【仙居新闻】德高术精泽善行
人物介绍:王治灵,中共党员,现任仙居县人民医院综合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军人出身的王治灵宛如一棵挺拔的白杨树,坚毅而严谨,而他也将这种品质贯穿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的确,行医33年来,无一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这令人折服,而他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更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扎根仙乡为仙人
出生于1956年的王治灵是陕西省旬邑县职田乡人,年仅15岁的他就入伍当了兵,第2年开始接触医务工作,当了一名军队护理员。此后,王治灵便开始钻研医学知识,成了一名医术超群的医生。不论是在部队行医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1983年、1984年先后两次被部队荣记三等功,专业到青海天峻县工作后,又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书记。
1998年10月,王治灵调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初到仙居,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谈起那段时间,王治灵颇为感慨:“医院领导很关心我的工作及生活,尽量帮助我解决难题,让我很快融入了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所以这个磨合期还不是特别困难。不过唯一令我无奈的是与病人在语言上的沟通障碍。”而这,也成了王治灵的心病。
“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倾听病人的心声,即使我不能保证会说仙居话,也一定要能听懂。”为了更好地跟病人沟通,王治灵给自己下了硬指标,而这对当时已经42岁的王治灵来说并非易事。不过也许是军人的永不气馁的作风一直影响着他,王治灵积极向身边的同事、亲人学习仙居话,终于在苦学3个月后,王治灵已经基本能够听懂病人向他反映的情况。“言语沟通能够大大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让病人和医生在无形中建立信任感,这也是我要学习仙居话的原因。”王治灵欣慰地说。
此后,王治灵俨然把自己当作了一个仙居人。由于专业技术出色,期间王治灵有许多机会到更好的医院工作,但他都放弃了。“我现在是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的其中一员,这里有我的团队,还有需要我的病人,我早已扎根仙居了。”数年后的今天,谈起当初的选择,王治灵依然毫不后悔,“当医生是一辈子的事,只要能够行医救人,在哪里都一样。”
热忱行医写风范
行医30多年来,王治灵一直保持着一贯的军人作风,一切以病人为重,一心扑在医疗事业上,为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
在仙居人民医院的10多年时间里,王治灵先后开展了副耳整形术,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三叉神经减压撕脱术,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咽喉部息肉、囊肿、肿瘤摘除术,颜面部多发性骨折固定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新的临床技术和项目,使人民医院五官科的临床技术有了质的提高。他与骨科合作开展了台州市首例口内切口高位颈椎结核病变清除术。2003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了鼻窦显微外科手术。2005年5月,王治灵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展了全省首例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这不但提高了他和仙居人民医院的知名度,同时还为人民群众减轻了就医难的问题,临近县(市)许多病人慕名前来求医。
知名度的提高让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人数与日俱增。这几年来,王治灵负责的五官科,每年累计接诊人数从5000多人增加到25000多人,手术从每年仅70-80例增加到250多例。记者随机查看了他11月份的专家门诊患者人数,竟然达到704人之多,而从1月份开始计算的话,就诊人数已经到了7163人,王治灵的工作量远远超出常人,除了每周一、三、五手术,二、四、六专家门诊外,他还管着一个五官科和综合病房区,还有专家会诊、学术交流等,这让王治灵往往没有休息时间。
超负荷的工作量让王治灵这位医生也成了一名病人,2010年,身体不适的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病理为两侧基地区,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灶(大小均在1.5cm以上)。然而,王治灵没有因此而懈怠工作,相反,他更加努力工作。王治灵笑言:“做人嘛,60岁之前都是为别人而活的!”此外,王治灵还与病人感同身受,时刻为病人着想。王治灵总说,作为医生,要把病人当朋友,在医治过程中要为其精打细算,医治结束后还要经常给予关怀与安慰。这些年来,一些病人还对王治灵念念不忘,经常和他联系,而王治灵也总把病人当作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
执着学者输动力
这些年来,王治灵获得了无数荣誉,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撰写了3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2.5氯霉素氢考合剂中耳灌注咽鼓管冲洗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文被全国首届基层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评委会评选为三等奖,《高原地区鼻衄的预防和治疗》被选入《当代医学论文集》丛书等,一本近10万字的著作《中医歌诀入门》深受行家好评。此外,他还连续两次被评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也是浙江省内唯一一个县级医院医生获此殊荣。
但是,王治灵却把这些荣誉归功于自己的团队。“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良好的团队才能孕育出最优秀的人才。”这句话,一直都是他的座右铭。王治灵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算成功,如果一个人离开后他的团队还能一如既往的出色,这才是最大的成就。因此,王治灵积极开展他所在科室的学科建设,培养年轻医生。
“我希望通过学科建设,科室能够达到科有专病、病有专人、人有专长的目标。”作为综合病区主任,王治灵始终将科室的发展放在首位,和团队的成员们一起相互协作,力争为年轻医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经过多年努力,王治灵所在科室也通过了省级二级甲等专科复审。
德高术精,止于至善。在王治灵的行医笔记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作为我行医的座右铭,行医一辈子假如能够得到病人的肯定,认为我是一个合格的大夫,我觉足矣。”
徐巧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