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新闻】王丹枫:守护生命 守望仁心
“血压200,心跳150次/分钟,病人四肢冰凉、大汗漓淋,是心血管疾病。快!氧气,心电监护用上。”这不是电视情节,而是发生在我县人们医院急诊室内的真实场景,带头抢救病人的正是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丹枫。抢救一直持续到天亮,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省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工作者,市医学专业心内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市“21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县第四届科学技术拔尖人大,县百大新闻人物,县卫生局学科带头人,县第六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县十大名医……或许,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拥有的奖状、头衔多到连自己都无法一一记起。可对于自己救治过的重症病人他却了熟于心。这就是王丹枫。
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 他就一心只为救死扶伤
“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做一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这是王丹枫穿上白大衣成为一名医生的第一天自己立下的奋斗目标。1989年王丹枫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带着为家乡百姓解除病痛的愿望,他被分配回了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王丹枫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开始了主攻心血管疾病的生涯。救治病人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奉献给病人的时间更是无法计数。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在他这里根本就没有礼拜天、节假日,也不分昼夜,无论晴雨,急诊就是命令。只要接到急诊电话,他就会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投入到抢救中去。
2012年4月中旬的一天深夜,退休老教师老陈突然胸闷,气结,呼吸困难。家属送到医院后血压高达200,心跳150次/分钟,嘴唇发青,四肢冰凉,全身大汗淋漓。病人家属指名要求王丹枫来诊治。熟睡中的王丹枫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医院。看到病人的症状,根据以往的经验他果断作出判断,病人肯定是因为冠心病所致急性肾衰竭。氧气、心电图监护马上到位。凌晨四点钟,老陈突然又出现心跳停止状态,在这危急时刻,王丹枫果断用上呼吸机。直到天亮时分,老陈才转危为安。“我爸身体向来都不错,就是有时候胃不舒服。我们一直也忙于工作,很少带他检查。这次真是吓死我们了。多亏了王院长,是他救我了爸的命。”老陈的子女们说。
在不断提高医术的同时,王丹枫还一直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开展临床科研,积极撰写医学论文,先后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浙江医学》等权威杂志发表。2002年王丹枫主持开展多项临床科研项目,均获县科技立项。该多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后获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与疾病斗争的战场上 他总是坚守在第一线
从事临床工作23年里,他始终把“病人至上”的理念永远铭刻在心;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从普通医生到学术带头人,直到副院长,他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2002年,他担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在努力做好医院业务管理同时,继续坚持在临床一线,从未有停歇。
2003年的春天,“非典”来势汹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王丹枫担任了全县唯一“非典”疑似病人定点治疗医院——县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组组长,持续了近百天的严阵以待。有一位从北京返乡的“非典”疑似病人伴随着发热症状住进医院。作为组长,他亲自带领医生们对其进行诊断。在他眼里,白衣战士就该义不容辞。那段时间里,他多次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回家后,为了把自己跟老婆孩子隔离开来,他睡在了客厅,无论怎样都要确保家人健康安全。在这场“战争”中,他还负责制定医院抗“非典”应急预案,组织“非典”防治培训等,为我县抗击“非典”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因此,当年他被评为全县及卫生系统抗“非典”先进个人。
事实上,每一次出现重大传染病时,如甲流,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王丹枫总是作为专家组组长抗战在第一线,日夜兼程、随时随地积极主持参加重疑难病人的临床救治、会诊。用他高度的责任心和仁爱之心,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任务。
作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2005年12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二级甲等医院”称号,2010年心内科成为院内重点扶持学科,并通过院部年终考核,2011年8月,该科室通过二甲等级复评,成为二甲达标科室。
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 是他毕生的追求
王丹枫严谨求学,钻研医术,医术水平在县内领先,在省内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尤其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治;注重用中西医结合来治疗内科疾病,在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电复律、食道心脏调博、心包穿刺、心脏无创起搏、心肺脑复苏及高血压的综合等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还能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创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多项县内乃至台州市内技术的空白。
除了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外,善待每一位病人,是王丹枫一贯的原则。对待病人,他从不分贵贱。他的手机是24小时不关机的市民热线电话,他的办公室似乎永远都坐满候诊的病人。
在记者采访他的一个小时内,不断的有病人在门口求见,王丹枫几次中断采访给病人先看病。“我看化验单肝功能、血脂都正常,没什么大毛病,您放宽心吧,开给你的药按时吃着就行。”王丹枫凑在89岁的老李耳边,不厌其烦地叮嘱着。
每到杨梅成熟时,家住西庐村的吴金莲都会为王丹枫挑上一篮最甜的杨梅。吴金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已多年,一直都是由王丹枫为她医治。这份情一直深深的刻在吴金莲的心里。她说农村人没什么可以送的,每年都要摘些自家种的果子以表感谢。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对于王丹枫来说,每当看到患者顺利康复,焦灼的家人露出笑脸,他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大医精诚、济世救人的快乐和喜悦。不少患者隔三差五地会来到他的办公室,不为看病,只为看看他,跟他谈谈心,道上几句真诚的谢意。
王丹枫说,竭尽所能,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并努力帮助偏远山区提高医疗水平,这是他毕生的追求。(方小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