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新闻】高温下的生命守护者

时间:2013-08-15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近期来,高温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都说全国已经进入烧烤模式,而仙居又一直是台州温度最高的地方,室外热浪逼人,室内闷热难耐,桑拿天带来的“高温病”开始侵袭市民,中暑、晕厥、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意外伤害等夏季常见疾病就诊量不断攀升,不少人进了医院。面对持续高温的天气,县人民医院正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

    早上7点,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看到各科室门口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候诊区座无虚席。据不完全统计,近期医院就诊人次激增,7月份,门急诊病人达5492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599人次;住院病人达203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36人次;床位使用率高达122.20%。
    7月份以来,该院已启动了高温预警工作机制,全院提前半小时工作,即7点半上班。同时,门诊部护士长朱玉芬告诉记者,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减少排队时间,挂号收费处和药房在提前上班的同时推行“延时服务”,全体人员延迟下班半小时,坚持服务到最后一位病人。在保质保量完成医疗任务的基础上,更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服务,各个休息等待区的空调设置到适宜的温度,贴心的服务让病人在炎炎夏日倍感舒心。
    为了更好地服务病人,医护人员们纷纷主动加班,以"为病人提供便捷服务"为目标,舍小家顾大家,没有怨言,只有行动,积极做好应对工作,确保每位患者得到迅速、积极、有效的治疗。“提前到岗,缩短午休,延迟下班”已成为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
    日前,记者来到仙居县人民医院,实地感受了医务工作者奋斗在第一线的动人场景。
急诊科:一群战斗在前线的“超人”
    作为医院接触病人的主要窗口,急诊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自然是记者选择的第一站,而这里也最能直接体现炎炎夏日里,医护人员们是如何辛苦工作的。      
    刚走进急诊科,记者就看到7、8个医生护士正在抢救一个因为农药中毒的患者。急诊科主任吴海萍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呼吸道、消化道、脑血管、外伤病人都明显增多,病人比平常多了近2倍。急诊科的病患这几日以外伤为主,车祸病人也较多。相比往年,酒精过量的人数有所减少,因为酒驾法律的出台。“如果再这样高温下去,患者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作量也会越来越大。”而病区床位紧张,急诊科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堆积着。在急诊科的走廊,记者看到加床上躺着一位叶妈妈,是由女儿陪伴的,一问原来是肠胃炎在家痛得受不了才打120的,她女儿告诉记者:“急诊科真的好忙,不过医生护士的态度都很不错。”
    近日来,由于高温导致人体失水过多等多种原因,许多慢性病人病情复发、加重的现象也明显增多,其中尤以重症心血管病人最为突出,这也让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忙得够呛。本已是三班倒的护士们,还不得不提早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顶着并不是非常舒服的身体状况,坚持自己的岗位,护士陈静就对记者表示:“最近的工作量很大,有时候忙得都没时间吃饭了,我很多同事都已经得胃病了。”可即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提出过休息,大家都说要以“超人”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作为战斗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只要有病人在,我们就一定在!
输液大厅:紧张忙碌为病患
    这样的高温天气,可忙坏了输液大厅。上午8时,记者看到,两个输液大厅近百张输液椅告罄,还不断地有患者在等候,而这种高温天气老人、小孩更加受不了。输液大厅里,10个病人就有6个小孩发热,每个小孩平均有2个大人陪伴,这样,医院现有的输液空间就捉襟见肘了。
    “现在天气炎热,大家到得比较早,所以早上较忙,有的病人7点左右就来了。护士人数也在增加,12个人必须到位,晚上两人值班。”正在仔细核对病人药品的护士长朱美芳告诉记者,而此时她正发现一位病人的输液袋上的标签应该是5%的葡萄糖结果上面写着8%,一问原因,原来这些是外带药,秉着严谨负责的态度,她又对病人的药做了进一步的核对。
    “我们要确保病人的安全,确保药品的质量,这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朱美芳说。作为护士长,她都坚持每日早早到岗,除了做好帮助收药,及时疏散、接待急诊输液患者、配制药物及打针等工作之外,她总是出现在最忙的地方,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指导年轻护士一些难度大的操作,指导她们如何与病人沟通,减少因忙碌带来的许多矛盾。
    而由于病人之多,很多负责输液的护士经常忙到中午一两点才匆匆扒几口饭,然后又悄悄回到岗位上。面对应接不暇的工作任务,她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地为病人服务,帽子、口罩全副******,虽然室内有着空调散发出的丝丝凉意,但鼻尖上还是挂满了豆大的汗珠。尽管她们经常受到一些病人的责骂和不理解,承受着万般委屈却仍然得耐心解释,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虽然有倦有累,但是只要病人需要,大家就会忘却一切艰辛,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
儿科医生:孩子的另一个家长
    由于天气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儿童患者已经成了医院的“常客”。作为记者来到的第三站,儿科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医接诊的病人很多都是因高温引起的呕吐、腹泻、高热不退等。
    “啊---把嘴巴张开!嗯,扁桃体化脓!”当记者刚想进入诊室采访儿科副主任医师郑锦银时,郑医生正对5个月大的小朋友辰辰这样说道,尽管孩子是听不懂的。接着他向孩子的妈妈和奶奶仔细询问了辰辰最近的情况,并嘱咐了用药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而此时在门口带着孩子待诊的家长已经是排起了长队。一个病人就诊完刚走出诊室,郑医师连抿上一口水的时间也没有,杯子的杯盖还未来得及打开,下一位病人就迫不及待地冲进门来。
    “因为高温,我们儿科近来的门诊人数多了不少,所以特地早点赶过来。每天基本上都要接诊一百多人,忙得不可开交。”郑医师一边看着病一边对记者说,“不过,既然从事了医生这一行业,就要对病人负责,何况我们看的是孩子,都说儿科医生要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家长,这点累算不了什么。”
    而此时记者还看到郑医生对门的宋桂兰医师的办公室里也是满满一屋子患者,记者不好意思进去打扰,从诊室门口的护士口中记者得知,宋医师这段时间以来每天都是这么忙的。
    不过,医生们用心的付出也得到了孩子家长的好评。“今天是第一次来看这个医生,觉得他人很和气也很专业,把孩子交给他我放心!”家住下各的豪豪妈妈就向记者这样评价她眼中的郑医生。
放射科:一刻也不得停歇
    记者第四站来到了放射科。放射科是一个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科室,临床各科许多疾病都须通过放射科设备检查达到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
刚走进放射科,记者就看到排成长龙似的队伍,由于放射科候诊的地方相对窄小,只够放置一排椅子,所以整个科室就显得特别拥挤,病患和家属手里都拿着CT检查单,头伸得老长,不时查看进度。据了解,放射科的医护人员都是早上7点就过来,下午3点钟交接班,接着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钟。放射科现配有25个工作人员,每天要给200多个病人做CT,近40个磁共振和不计其数的拍片,还有许多的预约工作。
    “你听我的声音已经从当初的洪亮变成现在的嘶哑,就知道我每天喊得多辛苦了。”刚为一位病人做完CT的主管护师张建美开玩笑说道。而此时一旁正在等待做CT的王阿姨也向记者“诉苦”,早上7点就过来的她,由于人实在是太多了,到现在9点多了还在排着队。用张建美的话说,放射科的医生们真是“一刻也不得停歇”,也不能停歇,而因为每次CT的费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可真是价格不菲,同时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等待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所以必须既负责又高效地做好每一个CT。虽然疲惫,可是为病人提供了方便,作为医生,张建美说大家心里仍然是非常开心和愿意的。
眼科:敬业之心让人敬佩
    最后一站,记者选择来到了眼科。一走进眼科的验光室暗室,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得像蒸笼。“由于科室设置在老门诊楼,是70年代的建筑,所以条件比较艰苦一点,空调是装在走廊的。”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老人检查眼睛的科主任李英芳说。
    据了解,由于高温的影响,近来看红眼睛的人比较多,而暑期学生来检查矫正视力的也明显增多,加上接着来的招生、征兵体检都需要眼科医护人员的配合,所以近期的工作量比之前都大,大家都在透支“使用”自己。而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原来五官科医生还身兼数职,还有急诊和病房的工作任务,用李主任的话说就是“连上厕所都带着手机,听到手机响就条件反射。”由于人员紧张,李英芳还经常自己放弃休息时间,亲自上岗。她的爱人是医院骨科的主力军,去内蒙古感受大草原风情是夫妻俩梦寐以求的事,但是一去就得请假4、5天,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了这个计划,最忙时甚至抽不出更多时间去多看看年迈的父母。
    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医护人员们仍然顶着闷热和疲惫,本着敬业奉献之心,不遗余力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最负责的诊断,不由让人敬佩。
记者手记: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虽然只是走访了门诊几个窗口科室,没能去病区及其他科室看看,但记者知道他们也是同样的忙碌。由于病人太多,医务人员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有的甚至连午饭也顾不上吃,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让许多医务人员身心倍感疲惫。
    这些都是记者亲眼所见医护人员冒酷暑战高温的真实场景,他们辛勤工作,守护着这座城市老百姓的生命,为千万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汗水和热情,是这个夏天他们全心全意为病患的倾情付出!这种守望生命,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在记者看来,更是我县烈日下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可敬的是,每个医务人员却从不觉得自己多做了什么,上班下班,加班加点,默默地克服着自身的困难,保证了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当问起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沈芝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