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新闻】用心做一名骨科医生

时间:2013-04-15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做,做医生更要用心去做,才能够对得起病人,也对得起自己的心。”这是县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朱杰鹏经常跟科室里年轻医生们说的一句话,简单却又不平凡的一句话,也正是朱杰鹏从医以来最真实的写照。

自己心中的精益求精
    1998年9月,朱杰鹏进入县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骨科医生,从医的15年时间里,他从一名普通的骨科医生到现在的副主任医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诸多荣誉:多项新技术获奖、各种先进个人,仙居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着的是朱杰鹏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和不懈的努力。    
   “医学技术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作为医生,如果我们忽视在医学上继续学习,不但会让自己的技术下降,更重要的是会耽误病人的病情。所以,我每天都会要求自己去翻看相关的医学杂志,同时一有机会便会参加医学交流活动。”
    每天,在医院,朱杰鹏积极投入临床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始终不忘他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学习。2003年8月,朱杰鹏到上海长征医院骨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成归来后,他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新手术,同时将一些原有手术技术进行大幅度改进和提高。比如原来做一个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一般手术时间要3小时左右,出血量要超过1000ml,通过改进之后,手术时间缩短到1~1.5小时,出血量基本控制在500ml以下,而且手术更精细,术中切开的结构更少;他还完成了县人民医院自主独立所做的第一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脊柱外科方面,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他紧跟国内学术前沿,开展了一系列复杂手术,包括脊柱微创、脊柱截骨矫形、脊柱创伤的规范化等,使我县人民医院的脊柱外科水平居于台州地区前列,甚至超过很多市级医院。
同事眼中的榜样
    朱杰鹏担任骨科主诊医生,负责一个医疗组,由于工作突出,今年2月份被任命为骨科副主任。平时要承担大量日常诊疗工作,平均每年门诊病人约2000~3000人次,收住1000位左右,要做五百台手术,平均每个工作日要做2台左右手术,且大量手术为脊柱、关节等三、四类手术,相当于一个普通外科医生工作量的3-4倍。除此之外,朱杰鹏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在科室的管理上,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朱杰鹏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朱医师每次手术累了之后会有头昏眼花的感觉,加上现在他的膝关节有陈旧性韧带损伤,所以每次长时间的手术后都会出现酸胀痛的感觉。”骨科护士应梦霞说起朱杰鹏医师时带着一种由衷的佩服:“朱医师对工作很负责任,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一年365天,至少有360天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日常的工作本来就多,又加上骨科的手术难度大、时间长,朱医生每天就象一只陀螺一样,忙得没有时间休息。前两天,他还一边打点滴,一边做雾化呢!”
     在同事的眼里,朱杰鹏亦师亦友,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而他也成为骨科医护人员们学习的榜样。“记得有一次,已经是晚上7点了,他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想回家吃饭,急诊来电话说有一脊柱外伤病人需要手术。那晚本来就不是他值班,他完全有理由推辞的,可他什么也没说胡乱吃了几口就急匆匆地赶到了手术室,等他再次从手术台上下来时已是深夜。这对于朱医生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护士站里的同事们说起朱医生总有忍不住的感慨:“朱医师本来工作就很忙,但是他还是会坚持给那些重症病人亲自换药,没有一点不耐烦,耐心细致做好每一件事情。”
患者口中的放心医生
     都说医者父母心,医生对于患者来说无疑就是上帝,能够让自己恢复健康的上帝。“朱医师是一个好医生,不但医术好,而且对我们病人也很有耐心,是我们的放心医生啊!”得知记者来了解朱医师的情况时,病房里的病人们就说开了,而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朱医生是我们的放心医生”。
     胡桂祥是一名退休的老职工,前年5月14日,因为脊柱第11、12节出现损伤,由朱医师给他进行了手术,而这次,到了可以拆钢板的时间,胡大爷又过来找朱医师了。胡大爷回忆起自己的手术前场景不禁说到:“一开始我也是很有顾虑的,总是担心仙居的技术跟不上,怕这个手术做不好,一直都在犹豫。前后咨询了朱医师好多次,他从各个方面给我做了分析,让我对自己的病情和医院的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向朱医师以前的病人们打听,大家都说朱医师不但人好,而且技术更是好,我才打消了顾虑。”手术后,胡大爷因为身体其他问题,前往上海中山医院看病,“那里的专家看到朱医师给我动的手术,直说这个手术做得非常成功。现在,我每次复诊都会找朱医师,瞧,这次拆钢板的手术也是请朱医师帮我做的,他,我放心。这不,现在恢复得很不错。”
      医生对于患者,总会觉得存在距离感,而这份距离感却在朱医生和他的病人之间不曾存在。护士应梦霞说起朱老师与病人的关系时表示:“朱医生性格特别好,特别有耐心,病人一遍一遍问相同的问题,他都会一遍一遍仔细地予以说明。”她说起一个病人与朱医师的故事,“一位颈椎瘫痪的患者,手足都没有了知觉,他家里人也对我们医院没有信心,坚持要去上级医院,但是后来因为家里经济等客观原因,还是在我们医院进行了手术。就是由朱医师给他动的手术,手术后,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人的恢复比较慢,就一直觉得是朱医师的手术有问题。虽然病人和他家属都把责任怪到朱医师的头上,但是他没有觉得怎么样,反而在病人出院的恢复期里,经常去病人家里,反复和他进行交流,让病人了解神经恢复,尤其是脊髓损伤的恢复更是需要时间,从而建立恢复的信心。这就样,大概过了一年左右,这位病人基本上恢复到了受伤前的状况,能下地做一些轻便的农活了。”
     像这样的病例在朱杰鹏医生生涯里,不计其数,他也通过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心,成为了病患口中的放心医生。      应芳露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