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阿婆
我外婆家住在乡下的一个古老四合院里,隔着天井,对门住着一对老年夫妇。我们小孩子管他们叫阿公阿婆,我直到现在还不知道阿婆叫什么名字,只听到大人们叫她“相庆嫂”,毫无疑问,“相庆”就是阿公的名字了。
阿公阿婆没有生育孩子,也许是这个原因,阿婆对四合院里的孩子都特别疼爱,我每年放假都要到外婆家住几十天,阿婆对我也非常好。于是我们除了跟着大家到野外去疯玩,平时总会上阿婆家坐坐。阿婆的爱清洁也是出了名的,总是把家收拾得纤尘不染,每次我们去,阿婆绝不会担心我们把她家弄脏,总是热情地从瓮中掏出一把花生,或是一碗薯条,或是一些杏干,分给我们。在那零食稀缺的年代,花生、薯条、杏干对我们孩子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现在想来,那时特别爱上阿婆家,一多半原因是冲着零食。自然,对于这一点,阿婆心知肚明,但她愿意省吃俭用,用零食招徕孩子,为的是赶走寂寞和孤独吧。
阿婆十分善良,左邻右舍有什么需帮忙的,她总是尽心尽力。在那个年代,上门的乞丐特别多。对那些年老体弱的,阿婆总是掬一把同情泪,即便自己下顿喝稀粥,也要刮些米送给他们。据大人们说,有一次,阿婆把阿公的毛衣洗好,晒在四合院中天井里,忘了收,夜幕降临时分,才记起来,急急忙忙去看,却发现竹竿上空空如也,阿婆大为懊恼,连声问谁收错了毛衣,坐在堂前的八十多岁的邻居相福公说,傍晚时看见住在另一四合院的光棍阿四来过,好像从竹竿上拿走了什么,只是看不真切。阿婆立即赶到阿四家,就见阿四破旧外衣的领口处,赫然露出那件毛衣的领子。阿四乍见阿婆,眼里露出惊恐之色,瑟缩着身子等着暴风骤雨般的打骂。谁知阿婆看着他单薄的身子,二话不说,回家取了阿公两件旧衣,折回阿四家换回那件新毛衣。
记得有一年,村里来了一班越剧团,连续唱了十多天戏,演员的食宿都在村民家。阿婆是热心人,屋子宽敞,也接了一个演员,管吃管住,一来二去,阿婆便认那演员做了干女儿,那演员是上海人,此后只要她所在的越剧团在台州一带地方演出,她便时常来看望阿婆,二人亲热得像亲母女一般。那上海演员每次来,都会带上海糕点一类的东西送给阿婆,这就便宜了四合院中一班毛头小孩子的嘴巴——阿婆总是毫不吝啬地把糖果糕点分给大家。自然,上海演员走时,阿婆就会打点仙居土特产,大包小包地让她带回去。
去年,阿婆的老伴不幸去世了。那时已回到自己家,忙于学习,直到放暑假,我才到外婆家,听大人们说,阿婆哭昏了好几次,此后很少再看见她的笑容。孓然一身的她显得孤寂、落寞,连平时很喜欢去她家的那班毛头小孩,似乎也受不了她的死气沉沉,不大去了,于是阿婆就更加寂寞、孤单。当我像以前一样去阿婆家坐坐。阿婆虽然很热情,很高兴,但总掩饰不了那一种落寞的心情,阿婆显得苍老,行动也明显迟钝多了。
像阿婆这样的好人,一定会有幸福快乐的晚年,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坚信的。 (聆听心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