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青山之下与口罩之下
植树节,果然是阳光明媚,一扫前阵子的阴霾湿冷天气。当有树种在山上,山便成了青山。可是最近开始不喜欢阳光下的山,而更喜欢黎明时或者傍晚时的山,因为这时候的山远远望去是藏青一色,分辨不出哪里是挖开的路,哪里是光秃秃的山,不用再去“杞人忧天”式的思考,让自己暂时逃脱一下本来就不用承担的“责任”。即使夜幕已经把一切吞没,山还是山,依旧矗立。
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正好一百年,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倡议下定了这个节日,开始是清明节植树,后来改定为孙中山的逝世日,也就是3月12日。植树好,树的作用许多人都懂,可当人们一边围观着柴静在《穹顶之下》里死拼污染源,一边还是依旧为了生计劳碌奔波,污染仍旧,并且树作为木材的用途依然被无限渴求。“八山一水一分田”,仙居人真的很幸运,山多林多,有这么多树帮我们消除污染,有这么多林可以用于发展经济,想不通柴女士为何不来这里产女,到没有建农药厂的深山里开辟一块山林,造个小木屋,请几个私人医护,带上所以用具,环境应该不比外国差吧,不过砍树造屋须经过批准!
上个月与一个长者闲聊,是一个登山爱好者,我们从仙中北面的那些夜里焚烧垃圾的厂谈起,然后讲到在城北登山时看见很多树成片被开发,我只能轻轻叹息地说,应该是有批准吧,如果有批准那就会有后续的保护规划,比如再植树,但假如真是成片砍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妥。山这么大,或许不久以后很多小树苗应该会出现,大概二周后吧,因为好象植树教程里是这么说的,“勤浇水,多施肥,保护好,二周活”,等树林重新出现的时候,就不用费神为树木或者大山写悼词了。
从有记忆开始,一直都生活在青山之下,从大战的“长老岩”山,永安溪的南峰山,仙中的光明山,然后是西湖的宝石山,再到边界区的括苍山,如今是仙医的楼山。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山还好好地活着,大山宠护下的人也好好地活着,至少比《穹顶之下》要好吧,为此是否可以对大山表达一下感恩之情或者产生一点敬畏之心。穿城路上人流不息,总能看见一些人把美丽脸庞藏在口罩之下,如果有一天可以帮助她们拿掉口罩,为此他们是否可以膜拜一下我们的青山。
那就植树吧,无须多言,这大概是回答《穹顶之下》最佳的答案! 子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