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旅

时间:2016-01-05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2015年农历十一月初一,大雪,游朱家尖。
    单位组织的疗休养,好大一部分人都去朱家尖。选择朱家尖,我有两个理由,却不是为了看海。其一是我所尊重的两位老师都去朱家尖,其中一位明年就要退休了。我想好好珍惜这或许是最后一次的集体旅行,让我 可以有机会和她们相处一段时间。平时,都是他们照顾我,这次,我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背背包也可以。另外,我想重游普陀山,找回一些我和他之间的回忆。
朱家尖的风
    从仙居到宁波,途径雄伟的舟山跨海大桥,约4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朱家尖。路边,一个个可爱的沙雕小海星,小贝壳或小螃蟹不时地提醒着我们这座海边城市用沙与水凝成的特色,用平凡和想象聚成的智慧。当带着腥味的海风吹拂过我们的脸庞时,我们忍不住呼唤:朱家尖,我们来啦!
    正是午时,用过午餐。在十里金沙第一村的淡风林度假村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这一觉,确实让我们心满意足。大家都说,还没有过这样的旅行呢。平常的旅途过程,常常都是起早摸黑,玩好了,人也累了。而南沙国际沙雕艺术广场离度假村很近,步行大概五分钟,所以大家都很自在,沙滩和沙雕,可以尽情玩,尽情赏。
    淡季的朱家尖很冷清,和我走过的那些旅游景点的喧嚣不一样。就是这份宁静,让我看到了她本来的模样,蓝天高远,沙滩柔软,海水粼粼。站在沙雕景区的观景台上,看座座小别墅傍山而建,看西北、海上丝绸之路横亘。今年沙雕的主题是一沙一世界,我对于沙雕并不熟悉,那种像金字塔一样的沙堆,因为人类的智慧而有了生命力和故事,确实震惊着我。那些惟妙惟肖的城堡、海浪和风景,还有海神,都让人觉得美好和神奇。海风徐徐,在温和的风里,海浪不知什么时候起,也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小孩,轻轻地拍打着海岸线,很有礼貌地与游人合影。我的老师们在海滩上漫步,而喜热闹的同事则飞舞着五颜六色的丝巾,作飞翔状,在海滩上尽情地蹦啊跳啊,拍照留念。
    于自然来说,我们都是一群孩子。朱家尖的风,用它的轻柔,俘虏了我们的心,她那样的彬彬有礼,向大家展示着真实而不矫揉造作的自己。我们也受到了感染,就是在这样的风平浪静里,心胸也变得开阔。可以像朱自清先生说的那样,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有什么比自在更重要呢?尽情享受着朱家尖独特的山海精致风光时,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惬意呢?
 
普陀山的雨
    从朱家尖的蜈蚣峙码头坐轮渡前往普陀山,大概15分钟就到了。普陀,因山海而胜,因佛禅而名。
今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仿佛观音的杨枝洒下的甘露,让我的心境明朗。康有为游普陀,曾写下“观音到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击万千波……”气势磅礴的诗句,而我在九年前来普陀山游玩时,还耍着年轻的小性子。
那年,也是这样的光景。我和他在夕阳的余晖里从沈家门出发,上了开往普陀的小轮渡。一上岸,我就开始后悔我们行程的凌乱无序。普陀的住宿和食物比外面贵上三到五倍,我摸着钱包,昂贵的住宿让我这个节俭惯了的人目瞪口呆。第一次远足的欣喜,第一次看海的美好变得有一些沉重。在绿源山庄安排好住宿,穿过一片黑松林,就到了千步金沙,我第一次看到的海水居然是浑浊的,尽管她也一望无际。倒是沙滩的细腻让人的心也跟着柔和。夕阳西下,一顿腥味重得难以下咽的晚餐让我更加狼狈,我开始有些埋怨。第二天,没有日出,不想再走回头路。我们只好背起重重的行囊,在这海天佛国的怀抱间,从这个寺庙走到那个寺庙,当初的我,固执地记着曾经在浙江余姚一座庙宇前看到过的一幅楹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一边走,一边笑他双手合十的样子,心中定然不够坦然,才需要拜佛求仙。我们从千步沙一直走到不肯去观音院,在南海观音的圣像前仰望,在普济寺前的鱼塘边伫足,然后爬完西山景区,匆匆地结束了行程。
那次旅程,却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远足,本想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象,但如此的匆匆,甚至没有一张合影,让我觉得无趣、遗憾。
我一路随着大家前行,不断地拍着照片,寻找着当年的足迹。不知不觉,又到露天南海观音的佛像前。雨逐渐大了,还有雪子落了下来。周围朝拜者的热情却有增无减,他们冒着雨,虔诚地跪在观音座前,诉说着自己的故事,祈祷着更好的生活。尽管每个人只奉上三柱清香,但观音像前的香火旺盛极了。我努力去想当年的自己是否许下了什么诺言,但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什么都忘记了,心里一片空白,似乎已远离了尘世,竟然安静得没有了愿望和期许。
同行的人兴致很高,冒雨爬上了西山景区的心字石和盘陀岩,我在山顶发了一个信息给他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你是否还记得普陀山上的心字石,还有盘陀石?“却杳无音信。他大概早已经忘记了吧,又是一次无趣。我心中略感怅然,随众人下了山,回码头,返回朱家尖。
临睡前,收到了一条微信:”孩子们已睡着,刚才在帮小儿脱衣服,我记得我们一起走过的心字石,记得我在佛前许下照顾你一生一世的诺言“。不知怎得,突然觉得幸福满满,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笔尖一热,写下了:普陀,这个被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的地方,她的神奇或许在于那里曾有一个为你祈福的人,那里也有一个为你还愿的人,那里更是我心安处的彼岸,所以普陀的香火就在那样的许愿、还愿,生生不息的美好传承里愈来愈旺。
白山的石
白山景点位于朱家尖岛的北部,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他的景观以“峰、岩、洞、缝”为特色,更是因为张艺谋的《印象.普陀》设在白山的观音文化苑,让白山景区声名鹊起。说起峰、岩、洞,我的家乡,仙居的风景要远胜一筹,但是缝却让我感到好奇,所以得上山探个究竟。
旅行的前两站,傍晚返回宾馆,行李很轻松。今天,得背上行囊。我也总算有了在恩师前表现的机会。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尽管山路还算平缓,负重而行却也有些吃力,观望了济公石、八戒望海等奇石景观,倒也形象逼真。这座山,确实因为有了海,才有了她的韵味。
到了天缝台峰顶,我已经有点气喘吁吁了。仔细一看,那些缝原来是山顶六七块巨石间留下的二十五至四十五公分左右的缝隙,游人可穿梭往来,戏称苗条第一关。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想过那个窄窄的缝,见证我们还没有发福的身体,还不觉得压抑的心脏。我也跃跃欲试。但背上的包很显然会被卡住。“让我来吧,”我正犹豫时,身后传来了老师亲切的声音。我连忙表示我是能行的,老师笑着说:“已经背了那么久了,现在是关键时刻,才能发挥我的作用啊。”说完,一把就提走了我背上的包。领着我轻松地过了缝隙,惊得呆在一旁夹缝里不能通过,准备返回原路的同事们一脸羡慕。那确实是榜样的力量。我望着老师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感激这些年来,她教给我的技术和为人处事的学问。她们常常夸我带给她们别样的感受,事实上,正如今天的背包,是她们引着我轻松度过生活夹缝里的难关。
白山脚下,同事们会因为发现一件新奇的事物,发出爽朗的笑声,他们网在秋千上哈哈地兴奋着,有着孩子那般天真无邪的脸庞,听完乌石滩上美好的传说,专注地拣拾起一块鹅卵石,俏皮地塞在口袋中,这一群人,年龄参差不齐。有的正当而立之年,有的已近花甲,但都沉浸在这欢快的时光里。这眼前的一切,突然让我觉得美好。或许观音文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种自在。
由于这次旅程的时间限制,我们并没有观看到《印象.普陀》,但从《普陀湖》里读过她,也算是弥补了一些遗憾。“我眼睛看见的世界,并不是全部的世界,我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不存在的世界。“离开了东方渔都,海天佛国的大普陀,每个人的心都变得宁静而深远,这便是我们的一次精神之旅。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