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2017-05-16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最近有一本书叫人类简史,风靡全球,被翻译成了20多种文字,对历史不太感冒的我带着一种好奇心翻阅了这本书,随即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一得空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跟着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游历这二百多万年的人类历史,一边感叹人类数万年来的巨大发展,一边为人类当下的利欲熏心而扼腕叹息。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书确是我鉴史的明镜,在此聊与各位看官分享。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以色列的历史学博士,不同于一般历史学专家的是,他不仅对看家专业有深入研究,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也是颇有见地,全书仅用500页的篇幅就将人类的过去和现在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顺带还展望未来,对人类的持续发展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全书鸿篇巨制,涵盖内容及其广泛,本文篇幅所限,仅就其中数点与读者分享,欲知全文还是要各位亲自捧书,细细品读才好。
    先说这人类为何从食物链的中游一跃而成万物主宰,有人会说,智人会互相交流,也有人会说,智人会使用工具,然而在作者看来,人类成为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为学会了编故事。乍一听,各位可能觉得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这正是智人达成合作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不同的人相信了同一个故事,才让他们有机会在互不认识的情况下互相合作,渐渐从一开始数人的小村落到数百人的部落再到如今数亿人的城市、国家,而决定这人数多少的正是这故事的不同。一开始,人们相信各自的神,那些相信狮子神的人,断然不会和相信太阳神的人合作,于是形成了几百人的部落;后来人们相信各自的宗教,那些信奉犹太教的人,自然会对信奉天主教的人避而远之,于是有了不同信仰的城邦、国家。且看今天,地球上生活着60亿的智人,他们虽有肤色、国籍之分,但仍能在互不相识的情况下达成合作,靠的仍然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钱”。给一只猴子香蕉,它会高兴的接受,然而给他一张纸币,它可能连瞧都不会瞧一眼,如果它知道纸币能换来茫茫多的香蕉,那么它会如何选择呢?当代的每个人都是这样一只知道这个故事的猴子,正是因为每个人都相信钱能换取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智人才愿意为了钱而合作,假设有一天,某个政府突然宣布不再承认美元,那么他的人民还会去和美国人合作吗?怕是绝无可能的。因此,会编故事正是智人合作的基础,也是智人逐渐到达食物链顶端的原因。
    再说对人类进步这事的看法。总体来说,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确实不断提升,从最早的居无定所、半饥半饱的采集生活,到后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到如今分工明确的现代生活,可以说越来越好,然而这种进步真的让每个人都越来越快乐了吗?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疑问。科技进步,很少再有人因饥饿而死,反而有很多人饱受肥胖的困扰,也有很多人不再需要挥锄弄斧,只要每天敲敲键盘就有经济来源,然而生活于现代的我们,真的比农业时期的农民更快乐,而农民真的比狩猎采集者们更快乐吗?也许答案并非如此。现在的我们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整天忙忙碌碌、焦躁不安;农民也许不用忍受这种痛苦,但他们常常因食物种类单一而体弱多病,更不用说不堪的苛捐杂税;而狩猎采集者们虽然自由自在,但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有被其他肉食动物攻击的风险。这样看来,虽然整个人类社会是进步了,但是到了每个人头上,这种幸福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就很难判断了,各位读者想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文中还有更多类似的想法,源于历史,却有高于历史的深度思考,至少从我个人感觉,读后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平时的所见所闻,常常就因作者的几个例子,就可以从新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到新的观点,往大了说,这对于我们调整人生方向也是极好的。总而言之,这虽是一本史书,却不仅仅是陈述事实,对于像我这样对枯燥的史实兴趣甚少的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历史读物。想来写读后感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炫耀自己学富五车,而是让看了此文的人能有一种冲动,一种想要得到这本人类简史并翻开来读的冲动,就算十之有一,也算不辜负我这篇小文了。 吴旭辉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