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感动
转眼间,在仙医工作了26年。刚进仙医时我还是一个18岁的小姑娘,如今已是为人妻为人母,期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更多的却是感动。
80年代中期我分在感染科工作。那时侯感染科住的大多是肝炎和肺结核病人,大多采用肝炎灵和链霉素等肌注给药,许多病人都怕肌注,肌注时臀大肌绷得紧紧的。为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里也减轻注射时的疼痛,轮到我上注射班时总是采取快速顿拳的进针方法,同时尽量减慢注药的速度,有时还边跟他们拉家常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个病区注射下来花费的时间总比别人长,有时手也会发麻。尽管如此,有时注射时病人仍然会感觉很疼,但是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知道我已尽力,都亲切地称呼我为小xx。我为病人的这份理解、这份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感动,暗想决心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90年代末期我担任注射室护士长。当时注射室病人满意度低,要求减少输液排长队的呼声很高。全科人员群策群力,想方设法满足病人需求:安排了专人负责输液巡视,避免病人换瓶、拔针时来回奔跑;实行弹性排班,减少输液等候的时间。那一年正逢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输液病人爆满,科室人员早上班、晚下班,上班时间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往往是口渴时倒的开水想冷点再喝,结果到下班还是一口没喝。洗手间也跑着去,有的怕耽误时间干脆熬着不去,下班时个个争先恐后上洗手间。一上午的巡视班下来不亚于5公里的急行军,同事们有的累得腿都肿了,有的自己也发烧、呕吐,但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请假。我过意不去想让她们下去休息,有的护士反倒安慰我:没关系,这点苦跟解放军战士比算不了什么。那一年我国遭遇长江决堤,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官兵们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无数国人当然也包括输液室的姐妹们。我被官兵感动的同时也被姐妹们这种团结协作、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到了2010年,曾经的满腔热情,曾经火热的心,都被一次次耳闻目睹的医疗纠纷事件所湮灭、麻木,感动对我来说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再次让我深深感动。 一天上午,突然接到电话:快来四病区,徐主任被病人“围攻”了。我放下手头的活赶快往四楼跑去。到了四楼,真是人山人海,走廊被挤得水泄不通,根本进不了医生办公室。走廊里能走动的病人都已离床,剩下几个还在吸氧和输液的还躺在床上。一个公安干警站在走廊的病床上大声喊:里面的人快出来,有话到办公室坐下谈,别影响其他病人的治疗。病人家属根本不理睬。我实在挤不进去只得退回。后来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主任终于被解救出来。听护士长说,当时主任正在医生办公室开医嘱,一伙人冲进来二话不说就要对主任动手,幸亏她和几个护士手拉手站在前面挡住,主任才没被打。事后,我问主任:这件事我们究竟有没有错?主任说:肯定没错,最好是让法医鉴定使家属信服。正说着他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请示治疗方案的,只见他心平气和的一一吩咐...。等他吩咐完毕我忍不住又问:你真的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吗?他无可奈何地说:生气有用吗?你能放下其他的病人不管吗?穿上白大褂总得对得住医生这个称呼啊。
我不禁感慨万端:这么敬业的人为什么那些病人家属就不能理解,他们怎么能如此这般对他?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的工作热情?医院里许多的医护人员为什么都能像徐主任一样的忍辱负重,默默奉献?也许套用张爱玲的话能诠释一切: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曾经的选择,因为曾经的选择,因为深知病人的痛苦和无助,所以宁愿自己低到尘埃里,以成全病人的自尊,成全病人的日后健康。
80年代中期我分在感染科工作。那时侯感染科住的大多是肝炎和肺结核病人,大多采用肝炎灵和链霉素等肌注给药,许多病人都怕肌注,肌注时臀大肌绷得紧紧的。为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里也减轻注射时的疼痛,轮到我上注射班时总是采取快速顿拳的进针方法,同时尽量减慢注药的速度,有时还边跟他们拉家常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个病区注射下来花费的时间总比别人长,有时手也会发麻。尽管如此,有时注射时病人仍然会感觉很疼,但是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知道我已尽力,都亲切地称呼我为小xx。我为病人的这份理解、这份和谐的医患关系而感动,暗想决心要把工作做得更好。
90年代末期我担任注射室护士长。当时注射室病人满意度低,要求减少输液排长队的呼声很高。全科人员群策群力,想方设法满足病人需求:安排了专人负责输液巡视,避免病人换瓶、拔针时来回奔跑;实行弹性排班,减少输液等候的时间。那一年正逢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输液病人爆满,科室人员早上班、晚下班,上班时间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往往是口渴时倒的开水想冷点再喝,结果到下班还是一口没喝。洗手间也跑着去,有的怕耽误时间干脆熬着不去,下班时个个争先恐后上洗手间。一上午的巡视班下来不亚于5公里的急行军,同事们有的累得腿都肿了,有的自己也发烧、呕吐,但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请假。我过意不去想让她们下去休息,有的护士反倒安慰我:没关系,这点苦跟解放军战士比算不了什么。那一年我国遭遇长江决堤,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官兵们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无数国人当然也包括输液室的姐妹们。我被官兵感动的同时也被姐妹们这种团结协作、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到了2010年,曾经的满腔热情,曾经火热的心,都被一次次耳闻目睹的医疗纠纷事件所湮灭、麻木,感动对我来说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再次让我深深感动。 一天上午,突然接到电话:快来四病区,徐主任被病人“围攻”了。我放下手头的活赶快往四楼跑去。到了四楼,真是人山人海,走廊被挤得水泄不通,根本进不了医生办公室。走廊里能走动的病人都已离床,剩下几个还在吸氧和输液的还躺在床上。一个公安干警站在走廊的病床上大声喊:里面的人快出来,有话到办公室坐下谈,别影响其他病人的治疗。病人家属根本不理睬。我实在挤不进去只得退回。后来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主任终于被解救出来。听护士长说,当时主任正在医生办公室开医嘱,一伙人冲进来二话不说就要对主任动手,幸亏她和几个护士手拉手站在前面挡住,主任才没被打。事后,我问主任:这件事我们究竟有没有错?主任说:肯定没错,最好是让法医鉴定使家属信服。正说着他的手机响了,原来是请示治疗方案的,只见他心平气和的一一吩咐...。等他吩咐完毕我忍不住又问:你真的对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吗?他无可奈何地说:生气有用吗?你能放下其他的病人不管吗?穿上白大褂总得对得住医生这个称呼啊。
我不禁感慨万端:这么敬业的人为什么那些病人家属就不能理解,他们怎么能如此这般对他?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的工作热情?医院里许多的医护人员为什么都能像徐主任一样的忍辱负重,默默奉献?也许套用张爱玲的话能诠释一切: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曾经的选择,因为曾经的选择,因为深知病人的痛苦和无助,所以宁愿自己低到尘埃里,以成全病人的自尊,成全病人的日后健康。
县人民医院供应室 张彩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