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行之四........印象人文
桂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到桂林,“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称。郭沫若认为灵渠“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奇观。”整个桂林城市就是一个山水文化的符号。象鼻山、伏波山、宝积山的巧妙点缀,一个举世无双的山水城市就这样浮出海面。这座名城处处都能感受到桂林山清水秀,孤峰突兀而起,有“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之美誉.桂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特色是“显山露水、连江结湖、开墙通景、增绿减尘”。“两江四湖”工程,连接漓江、桃花江、沟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环城水系,引水入湖,修建了十八座名桥,再现“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观。城内共有大小石山134座,奇俊秀美,城市周边,千峰耸立,峰峦叠嶂。这些石山峰峰有异态,处处呈奇观。象鼻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江山惹得游人醉,印入肝肠都是诗” 。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 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丰富的雨水使该市的空气特别湿润,浮尘也少,而且树木生长旺盛。大树随处可见,年逾一千三百多年的大榕树实为罕见。桂林因桂花得名,其树之数量远超人口数倍,在黄昏里漫步在榕杉湖的林荫步道上,也会深深地被桂林的妩媚所震撼,就像桂林米粉一样令人回味无穷。桂林的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确为休闲胜地。
让心灵与山水同美,表达了桂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桂林“山美,水美,人更美”,夸赞的绝不仅是桂林人的外表和气质,而是桂林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虽然当地经济不十分发达,但桂林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不像有的地方宰客没商量。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印象最深的人文景观当数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却显现着国际情调。这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给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个角落,您会经常看到三五成群不同肤色的旅游者临街围坐在一起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还有那不受当地计划生育限制的中国母亲和西欧国家的父亲,领着混血儿在街上玩耍。这么多洋人垂足于阳朔,肯定有其独特之魅力。
桂林太美,但美中尚有不足。1、强行拉客,有失民俗。当我们登上银子山洞门口,即刻有穿着民族服装的靓妹强行与你有偿合影,尴尬有余。2、人流如织,扒手如潮。当我们在穿流不息的湖边散步,三五成群的小偷尾随而至,一个撑伞贴近游客腰背,另一个伸手拉包,我和同伴异口同声大吼一声才放手,当地导游常来此地,不敢正视扒手,以防报复。3、崇尚环保,持续发展。意识有待增强。天赐一方独一无二的山水,应好好珍惜。在漓江岸边,常见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在遇龙江漂流竹筏上,我们向排工要垃圾袋放果壳和矿泉水瓶,排工说没备袋,丢河里吧,这里没人会管的。长此下去,净土将不净,净水也将不净,得天独厚的桂林山水也会失去原貌。4、发挥特色,弘扬文化。桂林系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时间短,少数民族居地离桂林市远,无法如愿亲临,壮族文化特色沒有领略,只留遗憾罢了。(图、文/清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