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比赛三等奖作品:无愧我心

时间:2012-08-28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在内一科这个团体,主任常用这样的话告诫我们:“医疗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抚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我们不能成为上医,也不能成为下医,我们要凭自己的良心做事,凭自己的诚心待人,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无愧于身上的白大褂,头上的燕尾帽。”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当代卫生人的价值观,但我们内一科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工作和学习的,大家的职业幸福指数很高,也得到了病人的高度认可。
   主任徐荣贵,一个年近50的高年资医师,平时不苟言笑,但每天找他看病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而且大多是从老远的乡下特意跑过来的,不管是不是他擅长的心内科、血液内科,有些病人就连外科的疾病也喜欢来咨询徐主任,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信任徐主任、喜欢徐主任,科室同事称徐主任为“平凡而伟大的平民医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一直把病人装在心里的“平民医生”一天是怎样工作的。
   记得今年春节的一个早晨,凌晨5点钟,本科一位病人反复左心衰发作,并出现多次的室颤,当班医生一边处理,一边电话通知主任。10分钟左右主任赶到,与当班医生一起分析病情,然后给予利尿、扩血管、镇静、电除颤等一系列的处理,病情渐趋稳定。这时时针已指向7点20分,主任顾不上回家吃早饭,就习惯性地去看病房的其他几位重病人了。没等查完房,外科又来叫会诊了:“我们一择期手术病人刚刚房颤发作怎么办?”到外科看了病人,查了心电图,下达了抗心律失常的医嘱,还没回到科室,电话又来了:“手术室一病人术中心跳停止,快来参加抢救!”电话就是命令,刚刚到5楼的他马上跑步到9楼的手术室,心脏按压、临时启博器的安装,病人的心电终于处于稳定,可他的身上早已是大汗淋漓,脱下手术衣到门外,才意识到外面是寒风刺骨。裹紧工作服到科里准备洗手下班,手机响起,一接听知道是“妇保院”的一位产妇产后大出血要他马上赶去抢救,二话不说,火速赶往。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时,已是下午上班的时间,顾不上两餐饭没吃,他又穿上工作服接诊一位等候科里多时的门诊病人,当这位病人知道主任这大过年的边续二餐饭没吃,心疼的同时问了一句:“主任,你这样会诊能赚多少钱呀?我们修理太阳能的,每次出诊费是80元,你们抢救病人的该有800元吧?”主任听后一笑:“我们已经拿工资了,会诊是工作职责范围之内,怎么能再拿出诊费呢?”说着拿出手机指着一条短信说:“看,这是前几天到三桥医院抢救病人为了赶时间超速的罚款通知。我们医生的价值体现不在钱上,也不在一些荣誉上,而是病人的治愈、抢救的成功、社会的认可、同行的尊重。象今天这些病人都转危为安了,我这心里比拿到多少钱都高兴,如果这些病人都没有转机,我吃饭都没味道。”朴实的话语,让人无法相信,可这就是我们徐荣贵主任当医生的原则和追求。
   再说护士李海英,身为责任组长,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直至出院后的延伸护理,确实做得非常到位,也不愧“微笑天使”的称号。记得去年从敬老院转来一位90岁的患者,入院时情况很差,意识模糊、皮包骨头、口腔溃烂、尾骶部大面积压疮,经抗感染、静脉营养等治疗,以及口腔护理、换药等悉心的护理,病人情况渐渐好转。老人能含糊地说话时,叫得最多的就是“海英、海英……”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可以出院了,家属希望能长期住在医院,因为在这里,护士的照顾很周到,家人不用担心。知道家属的意思后,李海英想,如果回到敬老院,老人的治疗护理跟不上,但长期住院,科室的床位那么紧张,根本不允许。思来想去,她发现丈夫所在的县城另一家医院,病房条件好,床位也不是那么紧张,就想把老人转到那里。但丈夫说他们医院对这样的康复照顾病人也不愿意收,怎么办?李海英就自己找到了丈夫所在医院的护士长,跟她协商,先把病人转过去,有什么护理上的问题她自己过来处理。就这样,老人在那边医院住下了。后来,李海英隔三岔五都要到病房去看老人,帮着护理照顾,每次一看见海英,老人都会格外开心,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下辈。
   近日,“十三姨”每天早上都会往办公室送水果,昨天葡萄,今天桃子、梨等。听同病房的人说,这是“十三姨”每天早上5—6点钟起来到东门的水果市场买来给我们的。她问“十三姨”为什么这么做,是想医生、护士开后门吗?“十三姨”说:“你不知道,我心理有愧于这里的医生、护士。我患白血病多年,第一次到这里来住院时,护士看到我苍白的脸,马上在护士站门口加了一张床,并匆匆忙忙铺上床单让我躺下。结果我儿子一看床单上有2个补丁,一处污迹(实际上是洗不掉的),马上就破口大骂,说她们用脏床单给我睡,说了好多难听的话。而护士没有反驳一句,只是默默地更换一条新床单,并扶我重新躺下,经过一周的治疗和护理我出院了。在住院期间护士们没有因为受委屈而怠慢我半点,而且出院后还电话关心我的病情,叫我何时复诊,出现什么情况要再入院治疗,当我第二次要住院时我担心她们不让我住,结果没有,她们好象忘记了这一委屈的事件。他们对我这么好,我老太婆心里真是感激啊!”
   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内一科重复着。虽然这里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报酬,但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大家,有一种价值理念在支撑着大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医患一家亲。这或许是最低的人生层次,也或许是最高的人生境界,正如徐荣贵主任所说,为医者,我们要做到无愧我心!(王雪仙)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