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 之一:世界屋脊明珠----布达拉宫
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进西藏,走进天堂。神奇的土地,神奇的梦想。西藏,曾经一次次的心动与向往,初秋之际,匆匆踏上了这块未去想去,去了不再想去之地,感受那不曾有过的雪域文化!
- ---- 走进西藏手记
2012年 8月29日,我携着头痛,腿软之高原反应症,漫步参观了这座闻名中外的宫殿---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它的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自然成为拉萨的标志性建筑。
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辉煌金碧。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也是印象中最深的一幅珍宝。整个建筑没有钢筋水泥,每年的十月份,其外墙采用传统的涂料喷刷一次,浑然是旧体换新颜。虽然只观瞻了宫中一小部分建筑,但冰山一角,足以可见这一世界遗产名不虚传。每逢节日活动,游客如织,宫门挤满信仰藏传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为著名佛教圣地。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其科学有序的设计,令现代建筑学家叹为观止。
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这一点不假。它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如释迦牟尼的舍利子;108函2500余卷经书;特别是金字缮写的甘珠尔、天竺等地的贝叶经;以及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和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达赖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还有布达拉宫内设置的八座灵塔,最大的是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的,耗黄金3721公斤,上万颗宝石。这些灵塔包以金皮、镶嵌大量珠宝,塔内安放着历世达赖喇嘛的肉身。还有藏族匠师制作的各种金银器物,镶嵌珠宝的法器、供器和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唐卡”是藏语音译,是最富有藏族特征的一个画种,用彩缎装裱,画在绢、布或纸上的卷铀画,宫内保存有近万幅唐卡,最大的可达几十米。
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如步入神秘世界。 参观此宫,必须严格按照入门时间,游客不许戴帽,不许穿裙,不能拍照,不能踩踏门槛,游客都需在1小时内游览结束。安检的要求比乘飞机还高许多。琳琅满目的珍品,止不住按动快门的冲动,偷拍被逮,遭来僧士暴怒,从而接受了一通藏文化教育后领回了压纳的相机,删去了不可多得的片子。高原反应使得头痛气短,腿脚不便,梦幻般的夜景也没有随愿摄下,所憾的是所摄图片多为惯见之作。布达拉宫内戒备森严,驻扎着消防部队,武警部队。布达拉宫的广场,有武警站岗,警察督哨,任何物品放在地上,立刻招来疾步狂奔的警察提醒,自始至终,胆怯相随。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无论早晚,无论哪季,无论哪个角度,无论远近观看布达拉宫,这座雄伟的宫殿都有着壮丽巍峨的气势。
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图、文/清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