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是宋词最销魂

时间:2013-05-06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宋词,恰似一朵开不败的璀璨情花。目光迷离,心驰神往的我们就像是中了她的情毒。   
                                                        ——题记
    在慵懒的午后,我总爱独捧一盏清茗,透过那如烟如雾般袅袅升起的水汽,任凭万千的思绪徜徉在诗的意境里。
    有人把宋词比作空谷幽兰,说她清幽、高雅、不染凡尘;而也有人把宋词喻为青果,初尝时生涩酸苦,却是回味隽永。然而,更多的时候,宋词确是一朵情花。她深深地吸引人们,让欣赏她的人,无不中了宋词的毒。但即便如此,却有着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走在相约宋词的路上。可见,唯有情字能让世间人肝肠寸断,却仍始终执著追求。
   读宋词,我常常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
    每首宋词的后面,都有着一段或忧伤或幸福的故事,一种扣人心弦,让人拍手叫好的共鸣。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却往往能够轻
易地牵动我的心弦。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夕阳下那个憔悴的身影,被细细的晚风吹拂,一层迷蒙的光色被浸染,这就是那个多情多愁,思念折磨于一身的柳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斜倚黄坡的子瞻,一肚皮儿的不合时宜;独立江头的苏轼,一生坎坷的仕途官运;笑穿雨林的东坡,一任平生的萧瑟风雨。他满怀的豪气宛如滔滔的江水,一吐而为宋词的豪放。
    不读宋词,就不知道什么叫婉约。
    婉约自然是指一种极纤柔,仿佛杨花柳絮般旖旎的诗意。有时反倒比铁马金戈的豪放更令人荡气回肠。品读温柔、含情脉脉的婉约词,我总会下意识地屏住呼吸,生怕惊起了蒙在字面上的花粉。而宋词的婉约之处,总能够贴切地道出人们内心最为敏感、纤细、柔软的感受。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少女的天真可爱就像是清静无染的荷花一般,怡然澄净,极富自然之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已为人妇的清照初尝别离之苦,只得将思念付与烂漫花事,素颜的她携一抹淡淡的忧伤把酒东篱,竟然比帘旁的那支黄花更为消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步入老境的易安居士,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将载不动的满怀酸楚与感伤都融在了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李煜的江水,是化不开的今生凭证,带走不堪回首的往事,却流不尽他那满腔的苦水。饱经沧桑的后主在经历生离死别之后,在体悟过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的似水流年之后,轻轻然写下梦里不知身是客。这位千古词帝用那支染了岁月霜尘、蘸着酸楚悲伤的狼毫,在宣纸上泅开一圈圈苦涩,用他的一生将情写淡。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宋词里的这一“愁”字,却写得如此清晰可感,将淡然与苦涩交织,把豁达与凄苦融合,欲语还休之间,慰藉了多少离别之人心底的声声惆怅,句句倾诉。   
    婉约的宋词,好似心底开出的一朵淡紫的蝴蝶花,无论是离别愁绪还是欢聚欣悦,都能曲尽幽微,丝丝扣情,轻易地泛开多少人的涟漪。最是低诵时齿舌交替间的心动,在心底悄然驻足。而豪放的宋词犹如一束奔放的红牡丹,她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旷达,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更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赤诚。
    李会诗说,宋词最永恒的生命力,不在于那些华丽的辞藻、绚烂的景致,而是沉吟至今却仍不褪色变味的情感。的确,不管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同样地情真意切、同样地动人心肠,不同姿态的情花,诠释的只是情的不同形式。
    在疲软的午后,撷一朵情花, 呷一口词香,跌撞进宋词的梦里,邀约李清照,与苏子一起泛舟赤壁,同感岳飞的壮志情怀。在宋词中体味其千娇百媚的世间万象,也在缕缕的芳香中,看遍人间的悲欢离合。
    我相信,宋词,是红尘中最美的彼岸花开。    陶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