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区见闻之二:搬迁后门诊系统正常运行

时间:2014-11-07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儿科门诊:多功能人性化设置
    走到门诊大楼二楼往左走,只见玻璃门上贴了许多卡通形象,往里面一看,门诊室的白墙上也是画了许多卡通动物,长颈鹿、猴子、花草……整个环境非常活泼,这便是儿科门诊。
    下午记者去门诊儿科采访的时候,值班护士王丹红对我们说她才刚刚歇下来,11月3日当天共有160名患儿前来就诊,大多数为肺炎和哮喘。
一说起搬到新院区的变化,王丹红笑着说:“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诊室也由原先的3个增加到6个,一般上午都会有4个医生坐诊。”
    除了环境的变化,新院区的仪器和设置也更加人性化,“就简单拿量体温来说,我们之前用的是体温计,现在是电子体温仪,放在耳蜗一照就可以知道体温,有时孩子睡了也不需要叫醒。”王丹红介绍。此外,儿科的收费也更加便捷,收费处就设在候诊大厅。
    几个护士表示,现在新院区恢复挂号,开展叫号服务,但是大多数人不习惯,早上人流量大的时候,还要给病人分诊,压力比较大。
   “但我们相信患者家属会慢慢适应这个系统的。”
 
内科门诊:忙中有序 叫号系统帮大忙
    “请105号王某某到2号诊室就诊”刚走进内科门诊室,只见待诊区的座椅上坐了十几个患者,听到叫号后,王某便走往相应诊室就医。
自从搬到新院区后,门诊内科的科室设置更加明细,用上叫号系统后,就诊秩序更加有序。除了有语音播报,导诊显示屏上也会显示叫号信息和等候信息,分别用绿颜色和红颜色加以区别,更加方便直观。
    说到搬来新院区的感受,门诊护士应秀萍说差别很大,“最明显的就是就诊环境变好了,之前卫生非常差,搬到这里之后,吸烟的人也少了,大家更加自觉。病人听到叫号信息才进去看病,与之前相比,更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
   “测血压是在这里吗?”一位患者走到分诊台这边询问,应秀萍马上带上一次性手套,示意她坐下,开始测量血压。
   “这几天病人数比较多,不但我们护士的压力会增加,医生的工作量也增大不少。”应秀萍笑着说,今天呼吸门诊总共看了146个病人,其中消化内科有110人次,呼吸内科36人次,平均每个医生看80个病人。“搬迁后,我们更加忙了,但比以前秩序好点,如果叫号系统运用正常化后会更好。”
 
外科门诊:工作量比老院区增大了
    “快,医生,帮我外公看看”,只见一个小伙子扶着七八十岁的老大爷急匆匆地走进骨科门诊。据老人介绍,自己姓王,上午在朱溪山里面种蚕豆的时候,被锄头弄伤了。王大爷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右脚掌,只见王大爷的右脚掌肿的厉害,血虽然已止住,但是还是有许多斑驳血迹。
    骨科医生丁琦轻轻地按了按王大爷的脚掌,询问哪里痛哪里不痛,之后让王大爷及其外孙去一楼拍片。
    借此空隙,丁琦向我们介绍到:“今天我差不多看了48个病人,大多是腰腿痛。工作量差不多,但是环境真的是好多了,坐着也舒服。”
    此外,据外科门诊护士方忆文介绍,当天骨科共有159位患者,泌尿科47个,肿瘤科73个,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  张梦瑶
门诊大厅
内科诊室
儿科诊室
儿科门诊走廊
儿科门诊大厅
骨科诊室
骨科诊室
门诊护士量血压
门诊药房
儿科候诊大厅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