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像背后的英雄们

时间:2015-01-14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也许,在有的人眼里,医院放射科应该是很轻松的科室,因为放射科医生不用像临床医生一样接触病人,也不需要没日没夜地做手术,只要在办公室里看看片子、写写报告就行了。然而,当记者真正走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亲眼看着医生护士是如何工作时,才知道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开展工作的大动脉
    “喂,是龚主任吗?快到医院来,急诊刚刚送来一个肝破裂病人!”去年11月份的一个深夜,正酣睡中的放射科主任龚永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他立即起床往医院赶——对于从2007年就开始当科室主任的龚永进来说,在深夜里接到类似的电话已是家常便饭了。
    “见到病人时,他当时血压偏低,已处于早期休克状态,而且CT扫描显示病人腹腔内大出血,是局部肝破裂引起的,要是再晚点,后果不堪设想了。”虽然龚永进向记者诉说时是带着轻松的语气,但是还能从他的言语中感觉到当时的紧张和谨慎。
    在这样的情况下,龚永进决定马上为该病人实施介入治疗。“就是将一根导管通过股动脉,塞到肝动脉,再给肝的出血部位打栓塞剂进行堵塞止血。病人的情况稳住了,医生接着开展后续的治疗。”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龚永进还是心有余悸。
    放射科不仅仅是开展介入治疗的临床科室,更是一个多功能的检查科室。县人民医院从1959年成立放射科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现在已拥有一台胃肠造影机、两台磁共振、两台CT、三台DR,承担着全县40多万人口的放射检查诊断任务以及征兵、招生、各种健康体检。目前,放射科共有28名医护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9名,初级职称11名。作为县人民医院一个重要的医技科室,放射科还承担着仙居县影像诊断中心职能及乡镇放射人员进修培训、院校放射专业学生实习的任务。
    在医院拍过片或者做过CT、磁共振的人都知道,医生在给患者开出住院或门诊检查申请单后,患者应该拿着申请单去放射科窗口预约登记,然后再去相应的机房检查,最后才能拿着报告单给医生看病。
    龚永进介绍,在医生开出申请单的那刻起,放射科就接手了全部的诊断任务,他详细地讲述了这一流程:医生开住院、门诊检查申请单——窗口预约登记——病人去机房检查——技术员把图像上传到电脑服务器——将检查申请单发送给诊断医生——医生阅读申请单的病史——阅片——根据医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填写报告单——打印报告单——将报告单给病人
    “看似简单,其实全院70%—80%的诊断信息都靠我们放射科提供。”龚永进说道。
    有人说放射医生是全科医生,无论哪个专科你都得懂,他们更像审判官,只有通过他们的审判,临床医生才能知道患者到底哪里出了毛病,才能对症下药,并展开后续治疗。看来这个比喻确实非常贴切。
 
火眼金睛辩真假
     放射科办公室,6名医生正坐在椅子上,对着电脑仔细阅片。
     记者放轻脚步声走进去,他们丝毫不受外人的影响,而是继续目不转睛地盯着图像,一边放大或滑动左边屏幕上的图像,一边敲打着键盘,在右边的屏幕上写诊断报告。
    “终于找到了,原来是血管这里有一颗小肿瘤。”突然,有医生兴奋地叫起来。
    原来,有过肝硬化病史的六旬老人李某最近感觉不适,几天前在外地某医院做磁共振检查说没事,但李某半信半疑,最后来到县人民医院复诊。片子出来后,放射科医生将李某的5张片共150幅图像,一幅一幅仔细地查看,最后发现在李某的肝血管旁长了一颗大约1公分的小肿瘤。
“要不是仔细看,这种肿瘤一般很难发现,因为它隐蔽得非常好。” 龚永进在旁边跟我们介绍,一边不停地眨着眼睛。
    记者问是不是眼睛很难受,龚永进不好意思地说:“从下午2点上班起,我们就一直坐着看片子,很少有时间休息,我这样眨下眼睛能缓减酸胀感,我之前的视力是5.1,但现在有点轻度近视。”
    采访之际,刚刚阅完片的副主任张海彬也走过来,他向我们讲述了亲历的一个故事。  
    去年,一名患者感觉自己的右手没力气,且头昏脑胀的,到医院做脑CT后发现其脑部有肿块。凭多年的经验,阅片的张海彬认为该患者应该不仅仅是脑部的问题,真正的根源应该在肺部,建议其做胸部CT。果不其然,患者患了肺癌,并且转移到脑部去了。“对于放射科的医生来说,拥有一双好眼睛和一个全面的医学知识体系非常重要。”在放射科已经工作了21年的张海彬感慨道。
    记者观察了下放射科的办公室,办公室很简单,除了几台供阅片用的电脑,几把椅子,其他就没什么了。而在另一间的办公室也是如此,唯一多了一个书柜和一张桌子,柜子里放了各科的医学书籍,《神经影像学》、《胸部X线诊断学》……桌子上也放了3本书籍,估计是阅片的医生刚刚翻阅过。
“图像的质量会影响到阅片,而阅片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诊断的质量,我们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龚永进经常这样严格要求科室的医护人员。
    据了解,县人民医院放射科阅片的医生大多是副高职称,也因为放射科的认真负责和高质量的阅片水平,放射科不仅为医生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而且在县级二级甲等医院中名列前茅,在全市的质控检查中屡获同级医院第一。2013年在选派参加省市青年技能比赛中获得全市第一,全省第三的好成绩。
    “要是我们的患者拿着片去其他大医院看,他们的医生都会说‘看到仙居人民医院拍的片子就不需要重拍了’。”放射科主管护师张建美自豪地告诉记者。
 
“工作再难也要做下去”
    “护士,我为什么还没轮到?你们的工作速度也太慢了!”一位看起来50岁上下的大妈站在窗口,隔着玻璃,对正在发片的张建美大声抱怨道。
“请再耐心等会,今天做检查的病人特别多,下一个就轮到你做了。”张建美耐心地解释。
    一走到放射科窗口登记处,就听到了这样的对话。据了解,该患者是前一天预约的磁共振,因为第二天下午临时空出来一个名额,在征得患者的同意后,张建美把她安排在第二天的下午并告知要空腹检查。但等候了一会儿,患者开始焦躁不安起来。
    窗口处挤满了前来提交申请单、领取检查结果的患者,张建美和其他护士一边在登记、预约、发片,一边还不时回答患者的问题。等到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窗口处人才渐渐少下去,记者见机就拉住了张建美。说到自己的工作,张建美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工作真是越来越难做了,忙点累点倒无所谓,最难办的是患者的不理解、不配合。”
    张建美说,窗口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加上预约,一天差不多有四五百个病人。除了预约,还要完成登记、发片等工作。“我们像个总调度一样,不仅要和患者沟通,还要和技术部人员、医生沟通。”
    “因为工作忙,所以连交流的时间也没有,我们就一直低头做。记得有一天,老公有急事来医院找我,他问,‘你今天怎么这么忙啊?’,我头都没抬,就‘嗯’了一声接着干着自己的活。大约半小时后无意中抬头一看才知道老公来了,我还不解地问‘你什么时候来的?’闹了个笑话”,张建美笑着回忆。
    现如今全民医保,大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有毛病都会来医院检查,同时,对医院技术和服务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窗口接待工作的难度。
    对于张建美来说,患者的不理解是最大的困难;对于龚永进来说,如何有效地提高科室的积极性、团队的协作能力,较为公平地分配任务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棘手的。“现在患者多,医护人员缺乏,排班紧张。特别是搬到新院区后,我们时常都要加班,有时要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龚永进感慨道。
    “我们主任的任务更重,我们阅完片后,他还要审核,不仅如此,科室的机器或者设备哪里出了故障,我们都是先打电话给主任,主任修不好才叫其他技术人员来。”同事们说,“工作再难也要做下去,我们累点苦点没事,只要病人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也许,在有的人眼里,医院放射科应该是很轻松的科室,因为放射科医生不用像临床医生一样接触病人,也不需要没日没夜地做手术,只要在办公室里看看片子、写写报告就行了。然而,当记者真正走进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亲眼看着医生护士是如何工作时,才知道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张梦瑶
省卫生厅马伟航副厅长(右一)来我院调研放射诊疗平台工作,龚永进主任汇报工作
放射科副主任张海彬读片中
1.5T超强核磁共振
放射科医生核磁共振操作中
护士工作中
CT检查操作中
读片
读片
CT检查中
登记处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