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时间:2015-03-13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清爽干练的齐耳短发,整齐的护士服,干脆利落的声音,矫健的步伐,脸上永远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她都像一个新入职的小护士一样兢兢业业,但又不失沉稳老练。”县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内科主任暨利军如是说。她,就是该院肾脏内分泌内科护士长朱小燕。
 
“舍小家为大家”
             爱岗敬业树模范
 
    1994年8月,毕业于台州卫校的朱小燕进入县人民医院工作;
    2007年,就任呼吸消化内科护士长,年仅32岁的她成为了全院最年轻的护士长;
    2008年,朱小燕又从呼吸消化内科调配到了神经肾脏内分泌内科任护士长至今,并兼任糖尿病管理小组长一职……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比的艰辛和付出。
    40岁的朱小燕,丈夫下海经商,育有一子,今年刚读初三,正处于初升高学业最紧张的时刻,而全身心奔波于医院的朱小燕却无暇顾及儿子。“多亏了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儿子也都是公婆和父母帮我照顾。”说起儿子,朱小燕很是亏欠。
 
   “作为一名护士长,我一直在尽全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承担着大量的、复杂的护理工作,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多,在与患者沟通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及时为病人解决病痛,在医生和病人之间起着一个纽带和桥梁的作用。”说起工作,朱小燕侃侃而谈,脸上流露出自信的微笑“我每天下班后会让其他护士先回家,留下来做做扫尾工作,检查护士们工作,询问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建议,力求让病人在治疗期间保持愉悦的心情,每天多半个小时,每天多一些进步和反思。”
 
    当记者问到平常是否经常加班时,朱小燕说:“平时不管上班下班,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的,随时待命。”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在大家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假期,却恰恰是她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年前年后不能死人,可生老病死却是谁都没办法预料的,那些年三十或是正月初一突发脑出血或者病情加重愈后不好的患者家属虽然接受了无法治愈的结果,但出于迷信心理,都要求医院尽量将患者的生命尽量拖到正月初二之后,我们也只能加班加点用呼吸机延缓他们的生命。”常年由于患者多,重病多,ICU床位紧缺,工作量大等原因,朱小燕及其护理团队加班的次数数不胜数。
 
    记者采访了与朱小燕护士长搭档近十年的两位主管护师应爱娟与李霞,她们对朱小燕均是十分认可。“护士长工作认真负责不用说,她的专业素养和医德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们护士长在解决医患纠纷这方面可有一套了。”经询问,记者得知,就在3年前,有一名脑出血患者即将出院,不料却突发二次脑出血,当时患者已然失去了意识,瞳孔涣散,家属情绪十分激动,朱小燕站在家属的角度将心比心耐心解释安抚家属,并亲自护送患者做了CT,细心的她知道大部分家属无法理解专业术语的解释,便灵巧地将人的血管比喻成常见的自来水管,如,血管受过多次磨损后便会变得异常脆弱,损坏的机率也大大增加,正是这通俗易懂的解释最终得到了家属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了一场医患纠纷。朱小燕说:“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对于不和谐的支流,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沟通中注重细节,换位思考,从而增加信任和理解。”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朱小燕都以“即使病人未能痊愈,患者及家属仍能对你怀感激之心”作为对年轻护理人员在工作上的最高标准,大家也都十分认同。
 
   “我们护士长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主任以及其他医护人员对部分患者进行回访呢”应爱娟说,“专挑情况比较困难、住址比较偏远、不便来医院复诊的患者进行回访治疗以及慰问,前不久刚到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家中为其更换短管呢。”说起护士长的好,应爱娟和李霞都是滔滔不绝。
 
   “这些都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我应该做的。”听到同事对自己大加赞赏,朱小燕不好意思地说,“护理是一种服务专业,同其他的服务行业对于品质、性格、能力的要求之外,还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更大的耐心、宽容心和责任心,毕竟是呵护着生命啊!”
 
    “舍小家顾大家,朱小燕是我们的内当家。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护士长,我认为她是非常称职的。”暨利军主任感叹,“她是我合作的第四任护士长,也是至今为止与我合作最久的一个。”朱小燕初入肾脏内分泌内科就任护士长时,对于这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所知不多,然而她没有退缩,而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报补习班,看书自学,就这样,朱小燕从所知甚少到现在的驾轻就熟,期间的努力可想而知。
 
    走进病房,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名叫王胡妹的患者,她说:“朱小燕护士长啊,当然认识了,她时不时就会来病房转转,陪我们说说话,她人可好了,对病人极其亲切,她也是我们的心理医生啊,总是开导我们。”
 
    记者采访期间,暨主任说到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前不久,一名病人由于患病后情绪压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掰断汤匙用锋利处割腕自杀。被医护人员发现后,该病人挥动断汤匙拒绝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救治,暨利军、朱小燕及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对该病人做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终于把其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工作上,朱小燕细心指导新来的护士们,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小燕在团队文化建设方面十分有一套,”陈亚琴副院长说,“她带的护理团队凝聚力很强,有一些在其它科室相处不是很愉快的护士,只要调到她的团队里,她总有办法处理好。”想来,朱护士长的人格魅力也是显而易见。
 
“有困难,找小燕”
               乐于助人赢好评
 
    2014年11月1日,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全院职工期盼已久的新院区搬迁。在此次搬迁中,朱小燕所在的肾脏内分泌内科并不在新院区搬迁之列,而是继续留在条件相对较差的老院区。然而,在医院制定搬迁预案以及原与肾脏内分泌内科合并的神经内科病区病房搬迁的准备过程中,朱小燕主动支持新当选的副护士长彭星霞的工作,不分昼夜地参与到新院区神经内科病房的具体搬迁筹备工作之中。
 
    彭星霞护士长刚上任,对病区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编制、病区的医疗护理用房配置和规划等均不熟悉,朱小燕便言传身教,主动参与新的神经内科病区各项制度流程编制、病房各项医疗用品与家具的购置以及各项标识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在朱小燕和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神经内科病区病人均如期从旧病区顺利搬迁至新病区,而朱小燕护士长在神经内科顺利拆分和搬迁中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陈亚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点名表扬了朱小燕,朱小燕也被推荐为县人民医院第四届“感动仙医人物”。
 
    在彭星霞护士长发表的一篇搬迁感言中,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作为新科室的护士长,很多工作都要重新开始,而我之前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多亏了老护士长燕姐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新科室物品的筹备、验收,资料的整理等等,燕姐都不辞辛苦帮我忙里忙外、跑南跑北,很多不懂的东西,她都会耐心地一一给我讲解,什么事情都为我周全考虑,那一刻让我感觉内二科其实一直没散,只是我们大家换了工作地方。”彭星霞护士长回忆:“新院区搬迁后,县卫生局安排质控检查,我刚上任也是第一次挑大梁面对这样的检查,心里很紧张。我是燕姐一手带出的,当时特别想拜托燕姐过来帮我一起把把关,但是想到毕竟燕姐那边也非常忙,我就不好意思叫她,尽量自己做好。但是让我惊喜的是,检查当天一大早燕姐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主动过来新病区帮我一起检查筹备迎接卫生局的检查,当时看到她,我整个心都踏实了,有她在我有了依靠,像是吃了定心丸。”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朱小燕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据了解,朱小燕本可以选择去到条件相对优越的新院区,但她仍坚持与肾脏内分泌内科一同留守在条件相对艰苦的老院区,朱小燕说:“总有人会留下,肾脏内分泌内科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室,若是我选择离开,那么新任护士长任务会非常艰巨。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新任护士长的压力,也会影响医护之间的配合,不利于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说到这里,朱小燕突然哽咽了:“这么多年的感情,我也舍不得……”坐在一旁的暨主任接过话茬:“搬迁前最后一次科务会上,她说着说着就哭了,大家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肾脏内科和神经内科合并了这么久,大家的感情已经很深了,要分家了,真的很舍不得。”
采访时,朱小燕被人叫了出去。原来,当天楼下搬来了新邻居,原在城关医院的康复科搬回了人民医院,刚好在肾脏内科楼下,朱小燕一大早便去楼下帮新邻居搬家了。热心帮助他人,或许已经成为朱小燕的一种习惯了吧。
 
   “有困难,找护士长。”应爱娟说,“我们护士长非常人性化,排班合理,要是临时有什么状况,告诉护士长,她都会亲自来帮我们代班。”“是啊,是啊!”李霞说,“有一次,我女儿发烧到39度多,我要值班走不开,当时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我心里万分焦急,只好打电话给朱护士长,接到电话她二话没说,连夜赶到医院帮我代班,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点子特别多”
                   
                勇于创新办实事
    朱小燕:2007年,“应用新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纠正新生儿缺氧”被评为院级科技进步优秀奖;连续几年获院护理部组织的“护理管理创新”优秀奖、“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成果分享”优秀奖;2013年,县科技局科研立项“仙居县城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与护理需求调查。”;2014年,“仙居县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与护理需求调查”获院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们护士长还是个很聪明的人。”应爱娟说,“每年院里的创新大赛上,护士长都会参加,并且每次都有获奖,2014年12月,县人民医院创新大赛上,朱小燕参赛的“胰岛素笔的新家”和“简易药盒”两件作品都获了奖。护士长创新的小发明都是非常实用的。这个就是‘胰岛素笔的新家’,胰岛素笔存放盘,每个病人对应一个床号,每个格子标上床号,对应的胰岛素笔就能够对号入座,比起以前翻箱倒柜一一查对方便多了,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记者观察,这个胰岛素笔存放盘是一个长方形的透明塑料盒,被划分为若干个小长方形,长度恰好可以存放胰岛素笔,蓝底白字的贴纸清晰地标出了每个小长方形格子对应的患者床号,使用时只需在对应格子里找胰岛素笔再确认下即可,不用再手忙脚乱“百里挑一。”
 
    朱小燕手下诞生了许许多多诸如此类实用的小发明,记者在采访陈亚琴时也得到了进一步证实,陈亚琴称其“点子特别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正是朱小燕平时的处处留心,以及为患者提供更多便利的想法给了她创新的灵感,发明出更多对患者、对护理工作有用的作品,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此外,朱小燕针对仙居糖尿病仅仅百分之二的发现率,申请了糖尿病课题的研究,历时两年之久,并已于2014年完结。在此期间,朱小燕课题团队频繁开展糖尿病教育进社区、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身体力行,强化了我县居民糖尿病等慢病防治的意识,加强自我管理,从而减少社会乃至国家财政的负担,朱小燕表示,未来也将继续在这方面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出一份绵薄之力。
 
    有人说,护士的胸怀像大海,能容纳千百万被病痛折磨的父老兄弟;护士的品格像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护士的心灵像清泉,爱的透明,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护士的微笑,尤如一坛封存了百年的佳酿,其味柔和,其意深远。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朱小燕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执着的护士,她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水,融入到平常繁琐的护理工作中,细心呵护着每一个患者。成琳/文  暨利军/摄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