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小议“小恙不治酿大祸”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
因为一颗发炎的蛀牙而丢掉了一条性命,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日前,在扬州打工的一位40多岁的男子,因为牙痛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而诱发坏死纵隔炎最终导致不治,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仅仅是那颗病牙。
“痛入香龈是不禁,三郎心痛亦何深;当时更有唇亡处,自是君王不动心”(宋 ·危稹)、“虏骑塞东津,迍邅困此身;足伤方复步,牙痛又摇龈”(宋 ·赵万年)……从古至今,牙病是人人深恶痛绝而又是很少有人能幸免摆脱的“病魔”。有资料显示,国人患有牙病的比例高达80%以上,牙病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癫痫、肾病、糖尿病、中风、 胃病、肺炎、关节炎、胎儿早产等多种疾病。牙病还成为许多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且,除了牙病,身体上其它的小毛病一不小心的话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人吃五谷杂粮,因此,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生病。而像牙病一样,很多看起来是“小毛病”,其危害却远远超过本身,它们“静悄悄”地、无时无刻地威胁着身体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许多一般人看来可能是“小病”的症状也很可能是“大病”的隐性表现。就像小蚂蚁能啃食掉大象一样,因为小毛病而导致重病的屡见不鲜——小感冒变重肺炎,普通肝炎拖成肝癌,“胃口差”发展成胃癌晚期,轻微的肾病“忽视”成了尿毒症………小病在前大病在后,患者阳阳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人到中年“突然”患上了尿毒症。虽说肾脏出小问题的时候不痛不痒,但阳阳事后反思,身体其实老早就给了警示:起初,体检发现了肾结石、有轻微的高血压;之后,感觉身体容易疲劳,且有夜尿增多、经常感冒等“症状”,但当时的阳阳却把这一切都归纠为“生活工作太累了”。结果,病来如山倒,辗转泪长流,后悔莫及啊。
既然生命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生病了就会去医院治疗了吧?而且,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现如今的人,前无衣食之忧后有医疗保障,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大病熬,小病拖,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呢?
一是不知。知天知地知天下就是不知“自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保健知识是医务人员的事,自己懂不懂得不重要;有些人的保健意识如同“文盲”,这与拥有多少文化不能划上等号,哪怕你是科学家,或者是医生。二是不为。习惯于平时的生活方式,以为小病不打紧,有了病也不积极医治;或者,生病了就随便买点药吃吃,小病不关心大病无信心,这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莫把小病不当病,“小恙”不治酿“大祸”。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博士曾说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可以预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疏忽和无知。如,在体检中查出身体有病了,医生也告之要诫酒诫烟、不能熬夜等,但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麻痹大意,或因为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结果,“不碍事”成“大祸事”,小病糟蹋为大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古希腊名医波克拉底),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感”,重视身体上哪怕是微小的不适;不断加强保健意识,努力学习卫生知识;感知自己的身体,关注吃喝拉撒睡,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学会分析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病及时上医院治疗……这些才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钥匙”。
善待身体,勿忘健康,方能让生命走得更远。
因为一颗发炎的蛀牙而丢掉了一条性命,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日前,在扬州打工的一位40多岁的男子,因为牙痛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而诱发坏死纵隔炎最终导致不治,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仅仅是那颗病牙。
“痛入香龈是不禁,三郎心痛亦何深;当时更有唇亡处,自是君王不动心”(宋 ·危稹)、“虏骑塞东津,迍邅困此身;足伤方复步,牙痛又摇龈”(宋 ·赵万年)……从古至今,牙病是人人深恶痛绝而又是很少有人能幸免摆脱的“病魔”。有资料显示,国人患有牙病的比例高达80%以上,牙病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癫痫、肾病、糖尿病、中风、 胃病、肺炎、关节炎、胎儿早产等多种疾病。牙病还成为许多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的重要诱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且,除了牙病,身体上其它的小毛病一不小心的话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人吃五谷杂粮,因此,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生病。而像牙病一样,很多看起来是“小毛病”,其危害却远远超过本身,它们“静悄悄”地、无时无刻地威胁着身体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许多一般人看来可能是“小病”的症状也很可能是“大病”的隐性表现。就像小蚂蚁能啃食掉大象一样,因为小毛病而导致重病的屡见不鲜——小感冒变重肺炎,普通肝炎拖成肝癌,“胃口差”发展成胃癌晚期,轻微的肾病“忽视”成了尿毒症………小病在前大病在后,患者阳阳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人到中年“突然”患上了尿毒症。虽说肾脏出小问题的时候不痛不痒,但阳阳事后反思,身体其实老早就给了警示:起初,体检发现了肾结石、有轻微的高血压;之后,感觉身体容易疲劳,且有夜尿增多、经常感冒等“症状”,但当时的阳阳却把这一切都归纠为“生活工作太累了”。结果,病来如山倒,辗转泪长流,后悔莫及啊。
既然生命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生病了就会去医院治疗了吧?而且,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现如今的人,前无衣食之忧后有医疗保障,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大病熬,小病拖,重病等着见阎王”的现象呢?
一是不知。知天知地知天下就是不知“自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保健知识是医务人员的事,自己懂不懂得不重要;有些人的保健意识如同“文盲”,这与拥有多少文化不能划上等号,哪怕你是科学家,或者是医生。二是不为。习惯于平时的生活方式,以为小病不打紧,有了病也不积极医治;或者,生病了就随便买点药吃吃,小病不关心大病无信心,这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漠视。
莫把小病不当病,“小恙”不治酿“大祸”。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博士曾说过:“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死亡可以预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疏忽和无知。如,在体检中查出身体有病了,医生也告之要诫酒诫烟、不能熬夜等,但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麻痹大意,或因为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结果,“不碍事”成“大祸事”,小病糟蹋为大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古希腊名医波克拉底),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危机感”,重视身体上哪怕是微小的不适;不断加强保健意识,努力学习卫生知识;感知自己的身体,关注吃喝拉撒睡,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学会分析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病及时上医院治疗……这些才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钥匙”。
善待身体,勿忘健康,方能让生命走得更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