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有多少伤害可以漠视?!
6月3日,河北保定容城县人民医院一名内科医生遭到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的家属追打;
6月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值班护士被一名陌生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
6月16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放疗科医生被一名癌症患者泼汽油烧伤;
……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天来,全国范围内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至少已有12起。
暴力伤医事件屡禁不止,震惊、愤慨、悲痛、谴责之余,让医者的心跌入冰点的是某些人对伤医事件的各种“漠视”:“他们打他们的,管我屁事啊!”、“不过是几起流血事件,有啥值得大惊小怪的”、“一只碗敲不响,病人的做法太偏激,但那医生肯定也有错”、“不是有警察吗?把闹事的人抓起来就不得了!”……
这些对伤医事件的漠视,确实令医者无比地胆颤和心寒。
因除病解痛而走到一起的医患双方,为何会以如此惨痛的伤害来收场?自古以来,医者就是受人尊敬和佩服的职业,如今却备受伤害和“漠视”,除了是有些患者(家属)因病而心理失衡、有着显性或隐性的暴力倾向,或者缺乏良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等原因外,反映了整个医疗行业、医生群体生存环境出现了问题。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不均衡,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医疗环境的不健康导致了医患矛盾的不调和,结果往往却是让医者来承罪受过,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医者不幸地成了被泄愤的“羔羊”。
有多少伤害可以“漠视”?医者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喜怒哀乐,他(她)也许是你我的亲人,或者就是你我的朋友。更何况,国家和家庭培养一名医者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包括时间和钱财)?!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医生和护士,如果没有医生了,生病了怎么办、该找谁看?伤医事件背后,医者的悲剧其实就是你我的悲剧。不可否认,医者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害群之马”、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但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都坚守着“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因此,理应得到社会和大众尤其是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与理解。
有多少伤害可以“漠视”?伤医事件的更大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不希望(或拒绝)子女从医,越来越多的考生不愿(或不敢)报考医科类院校,医学人才后继无力。笔者一位朋友的儿子,今年7月即将从某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原本应该应聘走上医生岗位的他却跟父母借了20多万元准备下海从商。是啊,医疗环境恶劣,越来越多的人不做医生。若干年后,套用一句网络热词来形容:“医生都去哪了?弃医从商,弃医从文,弃医从政……
再这么“漠视”伤害下去,“医”将不“医”了。所以说,净化社会风气、和谐人文环境、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已是刻不容缓了,对伤医事件绝对要零容忍,让打击暴力伤医成为每一位有良知的公民应有的共识,让维护医者的人身安全成为执法机关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都来为医务人员保驾护航。尤其要说的是,媒体要宣传好典型,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让老百姓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加大诚信度,加强正义感,认识并重视医疗风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伤医甚至杀医的悲剧发生。
还有,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别让伤害继续被“漠视”,尊重医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期待着,“兢兢业业看病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不再成为梦想。 叮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