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温暖的代名词”

时间:2015-09-23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一对一就诊模式、自助挂号、候诊椅、走廊里供患者使用的扶手……这些细节上的变化体现在县人民医院的角角落落。
    “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拍片预约到时间段。”下午4点,放射科椅子上坐满了病人,来自福应街道的张某也坐在椅子上静待结果。
     张某是早上10点挂的泌尿科的号,因为人太多,医生叫他上午不要等而是下午3点左右再来做CT。“这要放在以前,医生肯定不会说的这么仔细。而且,以前若遇到这种情况,我恐怕要等上一二个小时,可现在,最多半个小时就行了……别看这些是小事情,却能说明医院对我们病人越来越贴心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张某笑容满面。
     预约到时间段、让门诊病人等在家里、让手术病人等在病房……近年来,县人民医院加强人文关怀理念,在医院就医环境、医疗活动细节、诊疗模式上加大力度,实实在在把人文关怀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切实让病人看得放心、住得暖心,让医护人员工作更加顺心、贴心。
 
“放心、省心,让看病不再难”
     下午两点十五分,离服务窗口开放还有15分钟,本打算早点挂号早点走的二十多岁小伙子王某,在看到排成三支长长队伍时就犯起了愁。
     细心的王某看到挂号窗口旁放着几台深蓝色的多功能自助机,便走过去,只见电脑屏幕上显示“办卡、挂号、缴费、预存充值、单据补打、信息查询”六个项目,王某点击了下挂号,在语音的提示下,王某拿出就诊卡,插入端口。按照指示,王某在“当日挂号、预约挂号”中选择了当日挂号,并顺利在普通门诊中挂上了内科的号。
    “这才3分钟不到,比排队快多了,以后都用这个来挂号、充值。”王某讲道。
     在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的一楼、二楼大厅,共放有24台多功能自助机,病患只需从端口插进医保卡或者就诊卡,就可以实现挂号、缴费等项目,在二楼的大厅,还放有操作指南,患者只需看下指南,就可以在“银医通”上进行自助建档、自助充值、自助挂号、结算、化验单打印、病例打印、退款等项目。
     护理部主任郑秀萍说:“自助机使用有一段时间了,效果很好,现在大多是年轻人在用,节省了病人很多等待时间,为了帮助不会操作的病人,除了银行有专门派人指导外,我们医院也会派人定期去大厅指导。”
    “请36号徐某到2号诊室就诊。”刚走进三楼妇科门诊,只见候诊区内的座椅上坐满了人,听到叫号后,患者徐某从容地走进了2号诊室。
除了语音播报,挂在墙上的导诊显示屏也会显示叫号信息和等候信息,分别用绿色和红色加以区别,一目了然,为了保护病患的隐私,导诊显示屏上还用星号给患者的名字予以模糊。
     门诊诊室里,也不再向之前一样一群患者围着一个医生,而是实行一对一就诊模式,除了病人和家属,不会有其他人在身边旁观。
    “一对一就诊保护了病人的隐私,特别是我们科室,许多病人的病情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如果有很多人在,许多患者都不愿意多讲自己的病情,而且我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了很多,也没有那么吃力。”妇科医生应惠芬这样讲道。
     叫号系统,多功能自助机,一对一就诊模式……这些门诊措施的实施,切实的提高了医院的就诊满意度,改善了医患关系。9月6日,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找到护理部说一定要表扬帮他输液的应萍护士,老人激动地对郑秀萍说:“这个护士照顾的十分周到,经常在输液室里转,帮我们及时换瓶,面带笑容,语气还非常温柔,虽然我腿脚不便,也要过来讲下,你们一定要表扬她!”
 
“舒心、暖心,像在家里一样”
     对于八东区呼吸科32床的周培兰来说,呼吸科已经是自己的“老朋友”了,每一次来,都感觉像第一次入院,亲切、温暖又不乏新鲜感,平时和医护人员交流的时候也是有说有笑。
     早上9点半,周培兰已经挂好点滴,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回家了。
     护士长崔娅丽走过来,拿来一张电话联系卡以及出院告知书:“阿姨,等下出院时东西多吗?多的话我们帮你拿下去,出院以候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即时联系我们。”
     周培兰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东西不多,还有儿子帮我拿。”周培兰说,她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炎,需要反反复复住院,每次难受的时候,就打电话给护士长,护士长都会帮忙留好床位,第二天直接过来住就行,不需要再挂急诊,在急诊等候病床。“上一次出院的时候,责任护士和护士长一起送我到电梯口,有时,她们好像真的知道我的需要,哪怕是非常小的事,都会帮忙去做,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周培兰感叹道,“你看,这张联系电话卡上明确写了呼吸科专家的坐诊时间,也有医生、护士长的联系方式,非常方便。”
     据了解,以前患者准备出院的时候,护士会在当天上午查房时告知,等家属结完账、病人输好液,一般都要等到下午3点才能出院。而现在,医生护士会在出院前一天开好医嘱并告知家属患者,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患者挂好必需的瓶后,10点左右就可以出院了。
     “这就是‘有计划出院’,这样不仅提高了出院效率,还减少了新病人等待时间,可以让他们尽早入住。”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亚琴告诉记者。
     据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郑秀萍介绍,今年5月份,该院正式提出“有计划出院”,截止8月份,实行率已经达到30%以上,计划年底前达到50%以上。不仅如此,一周内病区责任护士电话回访率已经达到80%以上。此外,县人民医院还在逐渐推广两级护士站,由一名护士对接相关病房,把办公地点移到走廊上,每天上班前只需在治疗车上放置所需物品,不用到护士站写病程记录,而是直接在两级护士站上的电脑上工作,并帮助病人输液、换瓶。
     “如果病患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需要出院或者转诊的,我们也会帮忙联系救护车。像护士丁燕今年就已经有3次特地到上张乡那边帮助病人换鼻饲管、导尿管。”崔娅丽补充说。
     此外,县人民医院还大力推行健康知识宣教、病房5s管理。
     8月6日,在住院部八楼会议室,一场以“如何防止受凉,并如何进行自我治疗”为主题的健康知识宣教正在生动地进行着,在护士长崔娅丽讲完后,患者及其家属也上台进行了试教,宣教气氛轻松活跃。据了解,在每个月月初,呼吸科、呼吸消化内科都会组织家属、病人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让病人更好地了解病情并且学会使用相关器材。
     来自官路镇的老胡今年64岁,十年前,老胡因为车祸住在骨科,此次又因为腿部的神经瘤手术住在骨科,一提起新院区的环境,他笑着讲道:“现在真的好呀,你看,床与床之间也有窗帘了,上午10点的时候护士还过来问我们要不要订饭,听说以后还有电子化订餐,我们感觉很温暖。”
     老胡妻子李某回忆,以前做手术的时候家属们都是在手术外面等,时间又长又紧张。现在是到点才去做手术,家属们只需等在病房就可以了。
     “除了准点划刀率,我们正在积极创建无痛医院、无痛病房,此外,我们还在每个病区派出几个护士到其他科室去就医,亲身体验就医环境,这样能更好地改善我们护士的服务态度,让感动服务走在前。”陈亚琴介绍。
      今年,在血透中心做透析多年的林某最终因为病情过重离开人世,拔掉心静脉支管的血透针时,林某身体的血液从针口流出来,为了阻止流血,肾内科主任医师暨利军仔细地用线一针一针缝好临终者的伤口——这一情景让林某的家人非常感动。
 
 
“贴心、知心,做医护的‘小棉袄’”
     “我们护士被病人骂了,和家里人闹不愉快了,都可以来我们委员会,她们的委屈没人理解,她们的苦没地方倾诉,尽管向我说。”为了切实做好医院的人文关怀工作,医院即将成立 “人文关怀委员会”,陈亚琴这样解释。
     对于县人民医院来说,医院的人文关怀工作不仅要帮助患者消除生理病痛、心理困惑,让他们相信医院、觉得医院像家,还要让医护人员自身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人文关怀工作,同时,医院也积极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让她们工作得舒心。
     9月15日,普外科主治医师应建义一大早就接收到了来自医院的生日祝福短信,“我都忘记今天是我生日了,忙了一早上,看到这个的时候感觉非常温馨。以后退休了还有生日蛋糕呢。”应建义笑着说道。
     对于应建义来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只要一加班,就会叫份外卖,在办公室草草解决用餐。但现在,自从医院食堂建起后,就可以吃到较为卫生、可口的饭菜了,应建义说:“有时老婆怕我吃的不干净,还会送饭过来,现在她放心了。”
     医院对医护人员采取的人文关怀措施还很多,如怀孕8个月后的医生护士,医院不安排值夜班;有实际困难的医护人员,尽量安排相应较为轻松的岗位;尽量让医护人员在节假日得到充分的休息;科室护士长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县人民医院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融入医院每个角落。
     “我们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哪里?就是体现在这些小细节上,一个微笑、一声招呼,这些看似小的举措也会产生很大的力量,让患者感觉到温暖、让医护人员感动,人文关怀工作胜过良药,胜过春风。”陈亚琴还就下阶段的工作作了简要的介绍,“医务人员打心底认同人文关怀,从一个微笑、一声招呼做起;积极推行移动护士站和移动查房,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在静脉配置中心集中配置输液;做好病人的临终关怀工作。”
     另据统计,因为贴心的护理服务,护理部在每个季度的满意度调查中,病区满意度都在95%以上,门诊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张梦瑶
让我拉着你的手
门诊部主任指导患者使用自助机
婴儿抚触,用指尖的温柔呵护宝宝
候诊厅,叫号系统让患者有序就诊
术前准备室,有专职护士给患者作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
准点划刀率,让手术患者等在病房
给全院护理人员培训人文关怀理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