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临床医生的前哨 医学界的福尔摩斯

时间:2015-11-03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各种超声探头,以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扫描人体脏器内的细微病变,给临床提供准确而快捷的检查报告,让临床治疗“有的放矢”,这就是超声科医生们的工作性质。如果将治疗疾病比作一场战争,那么临床医生就是战士,超声科医生就是先锋、排头兵、哨兵。
    据了解,目前,仙居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共有15名医护人员,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和护士各2名。随着多年的发展,超声科现已成为县级医院先进科室,台州地区第一个设立专家门诊的科室,并研究出了如《超声诊断量化技术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其影响因素等探讨》等多个重点课题。科室主任马新光和医生顾美春是浙江省超声医学学会委员。
 
一颗“责任心”使检查尽善尽美
    “若将人病如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这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名言,同时也是超声科科室的座右铭。“责任心”这三个字始终铭记在科室的医护人员心中。
    在县人民医院二楼超声科(B超)接诊台处,值班护士接过检查单后,有序地编码叫号,见有报告单出来,耐心地引导病患领取。诊疗室里,平时幽默的医生此时表情略显严肃,在给病人涂了一层耦合剂后,左手拿着一个探头在病患的胸部来回仔细推来推去,眼睛目不转睛地对着盯着电脑……这就是超声科日常工作写照。
    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是超声科医生最忙的一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正常的上班时间,基本上所有的诊室开放,此外,中午、晚上都有一位值班医生,确保24小时不间断诊疗,平均下来要检查600多人。“看着这么多病人等在诊室外,就想着赶紧帮他们检查,哪想着喝茶休息,除非真的是上厕所太急了,才会跑过去。”主治医师顾美春说。
    每一年,超声科的诊疗室里进进出出1000多万人,除了周一其余平均每天要检查400多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节假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据统计下来,超声科的医护人员每人每年平均欠休25——30天。
    10月27日下午五点半,刚工作完的医生匆匆吃完快餐,就急忙跑到超声科的多媒体教室,台州医院主任王彩云受邀为科室人员讲解《产科畸形筛查常规切面知识》。
    对于超声科来说,借助于探头,医生可以通过仪器所呈现出的波型、影像,诊断病灶,但科学仪器所探测到的“真相”,也许和事实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供准确而快捷的检查报告,每两个星期开展一次的培训,不仅是科室人员开展医技交流的平台,还是一次学习临床知识的机会。
    在超声科,无论是老医生还是新进的护士,都记得主任马新光分享的案例:有位腹痛的病人前来检查肾脏,超声成像显示病人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但却没有找到肾结石,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结石往往会出现在输尿管三个狭窄部位。
    “一般马虎的医生可能就会放弃,负责任的医生通过经验和手法能找到结石。作为一名超声科的医务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更要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处处为病人着想。”住院医师沈浩能如是说。
 
 
一对“鹰眼”让疾病无处遁形
    最近,有肝病史的陈某突然感觉乏力、食欲不振,检查出发现肝硬化可能伴有肝癌,为进一步确诊,对陈某进行了超声检查。
    通常情况下,在肋骨的遮挡下,肝脏里的小结节不容易被发现。马新光解释道:“我们先让病人侧身,然后用超声探头仔细寻找,反复几次后才发现了这个结节,进一步检查,确认该结节为一公分的肝癌小病灶。”下一步,将对陈某进行介入治疗以缩小肿块。
   “有些疾病可能由于医生的粗心而被忽视,在刚开始的时候,通过超声波检查的肿瘤,要到1公分大才能发现,但是现在,小到2-3mm的甲状腺肿瘤、5——6mm的肝肿瘤我们也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马新光说。
    对于超声科的医生来说,“全能”是他们的代名词。上到头,下到脚,几乎人体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的疾病都可以透过超声成像以及医生的“火眼金睛”被找出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超声科来说,超声设备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断救治水平。随着去年新院区的落成,超声科也搬入了门诊二楼。在保留着老院区两个诊疗室、一个预约登记室、一个办公室的的基础上,新院区新增了十多个诊疗科室、八台超声设备,其中一台为便携式超声设备,房间数达22个。
    由于超声科医生每天都要面对上百个病人,而每个病人疾病检查都需要医生用眼睛仔细的寻找和反复的观察,老花眼成了他们的职业病。“我们超声科医生得老花眼早,会比一般人提前五年。”住院医师泮志讲道。
 
 
一双“巧手”化疾病于无形
    今年,六十五岁的吴某到外地探望孩子。本想为工作繁忙的孩子减轻负担,但吴某却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脸色发黄,到医院检查时发现是得了黄疸胆管恶性肿瘤,肝脏的恶性肿瘤压迫胆管造成胆管堵塞,黄疸偏高。由于病情严重,已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家人将吴某送回到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命,决定给吴某做经皮胆囊造瘘术。在B超的介入和监视下,一支外径仅有1.81毫米的高科技设备“微波消融针”精准地穿刺到胆管,通过外接导管,排出胆汁。第二天,吴某的黄疸退下去,疼痛也随之减少。
   “这项手术需要精准地看到肿瘤,也需要精准地穿刺,超声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新光介绍道。
    对于在广州开小吃店的张某来说,自己也是穿刺的“受益人”。
    原来前几个月,张某的脖子毫无症状地肿起来,经检查发现长了一个2-3公分的甲状腺肿块。 
    为了检查是否为恶性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了穿刺活检。在原本的活检中,需要开刀才能切取肿瘤上的肉,然而,现在只需要在穿刺针的引导下就能获取肿瘤标本,减轻了病患的疼痛。
    “这个既省钱又准确,还好是良性肿瘤,不然我就要留下手术疤痕了。”在得知检验结果后,张某放心地回去广州赚钱了。
    其实,不仅是张某,很多病人在得了甲状腺结节而要在脖子上动手术时,都很抵触。由于颈部为身体的裸露部位,手术疤痕影响美观,传统的甲状腺手术虽然技术成熟并且安全,但通常会在患者颈部留下6-8cm的手术疤痕,尤其对疤痕体质的患者更为明显,不可避免的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因此很多结节病人都想要做颈部小疤痕或颈部无疤痕手术。
    近年来,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开展了新项目甲状腺细针穿刺,经过甲状腺细针穿刺治疗后,在患者的颈部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既能治病,又能美容两全其美。
    除了经皮胆囊造漏术、甲状腺细针穿刺,超声科还开展了包括PICC、肾穿刺、肾囊肿的硬化性治疗、胸腔和心包腔的穿刺抽液治疗、膈下积液置管抽液治疗、乳腺良性肿块超声介入下旋切术等多项超声介入治疗,通过超声介入化疾病于无形。超声介入治疗使原本单纯的诊断性科室蜕变为以超声诊断为基础,以超声介入治疗为方向的综合性科室。 徐焕健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