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内科:用爱托起生命的太阳

时间:2016-04-12 作者:宣传科 浏览:
分享到:
    一支玫瑰,需要根茎的无私奉献,才能发出迷人的芳香;一座桥梁,需要桥墩的支撑,才能承载起千军万马;而一家医院,同样也需要医护人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县人民医院,就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勤勤恳恳,无怨无悔,每天和激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打交道,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内分泌内科。
 
解读:内分泌内科不再神秘
    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这就造成内分泌紊乱,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疾病表现。
    那内分泌内科,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科室到底是看什么病?
    实际上,内分泌内科的疾病分为内分泌疾病和代谢病两大类,在这之中,就有大家熟悉的糖尿病、骨质疏松、甲亢、甲减、痛风等疾病,而这些疾病,也是县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工作开展的重点。
    一直以来,县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良好地保持了科室各项医疗业务的全面发展,总体实力较强,特色项目格局鲜明,其中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同时,科室拥有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暨利军主任、马立新副主任医师系台州市内分泌学分会委员,是我县最早从事内分泌专科工作的医生;徐志勇副主任医师为台州市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委员,浙江大学医学硕士,师从邵逸夫医院周嘉强教授。
    在科研方面,科室重视专科知识培训,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会议,并将最新指南用于临床,始终保持知识的延续性,同时,每年参加全国内分泌年会以及浙江省年会,积极与台州医院合作,台院专家每周三坐诊内分泌内科。
    在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内分泌内科成为我县糖尿病防治中心;开展的糖尿病教育进社区科研项目获得院级科技进步奖励;2015年,台州医院组织的学科技术评审中顺利通过评审,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三级乙等专科技术水平;王燕翔医师主持的《胱抑素C在糖尿病神兵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课题获得台州市科技局课题立项……
 
 
治疗:从正确看待疾病开始
    近日,医院内分泌内科收治了两位特殊的糖尿病病人,一位是重280斤的中学生小陈,一位是年仅30岁的阿浩。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目前,全国共有1.139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日渐趋于年轻化态势。
    阿浩是我县某公司的中层领导,一直以来,为了让工作更加出色,阿浩总是加班到夜里一两点钟,工作完之后总不忘吃上一顿夜宵。渴了就喝可乐、雪碧等含糖的软饮料,同时,习惯了坐在办公室的他从不运动。
    最近,阿浩时常感觉口渴,每天要喝大量的开水,多尿,虽然饭量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但总有饥渴感而且全身乏力。在身体发出了紧急信号后,阿浩才来到医院就诊,一查发现自己空腹时的血糖已高达15mmol/L,而正常值是3.89~6.1mmol/L。
    “原本以为我只是疲劳而已,再怎么我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患了初发糖尿病。”在拿到诊断报告时,阿浩后悔不已。
在用胰岛素棒强化治疗一段时间后,阿浩不仅血糖控制得很好,而且体重下降了6斤,现在只需服用少量药物。“我现在感觉很轻松,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然而,在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观念里,能不打胰岛素尽量不要打,他们认为一旦打上胰岛素了,就会终身依赖。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在初步糖尿病阶段,人体本身还有些许的胰岛功能,就比如城市的警察,工作强度太大之后已经累垮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病继续工作,另一种是调来其它警察让其休息下,而胰岛素的作用就是让胰岛先休息一下,等其恢复了再继续上岗。”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徐志勇介绍道。
    作为治疗糖尿病较为有效的方法,胰岛素棒完全模拟了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该项特色治疗获得县人民医院科技进步奖。
    其实,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除了先天的基因缺陷和老龄化,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才是诱发疾病的主因。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患者,都要从饮食、睡眠、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预防为主,远离疾病。”徐志勇说。
 
 
宣教:与糖友携手同行
    目前,在医疗界,还没有治愈糖尿病一劳永逸的方法,许多人在得了糖尿病后,常常抱着悲观的态度,觉得糖尿病做不到根治,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现已成为科室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对于科室内分泌专科护士应爱娟来说,护理工作十年如一日,每天重复次数最多的工作就是测血糖。
    每天早上一来,在简单的交接班之后,应爱娟就拿着血糖检测仪来到病床边,记录下患者饭前饭后的血糖值。
   “虽然测血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却能帮助我们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爱娟说。
    同样繁琐却又重要的工作还有打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是在饭前三十分钟注射,所以对于内分泌内科的护士来说,拖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每当有新患者住进来,首先要做的就是糖尿病宣教。为了增强科室的,去了浙江省糖尿病专科护理基地培训了半年。
    在每周二下午3:30---4:30,病区的宣教室里都会有一堂糖尿病专科教育课。走进宣教室,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模型,香蕉、米饭、肉……这些模型上写了相对应的热量。
   “其实糖尿病患者吃是百无禁忌的,但要控制一天总热量的摄取。比如每天能摄取的热量只有1800千卡,每份食物的热量有90千卡,那么只能选择20种食物。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直观地感受到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之后根据个人喜好制定健康合理的食谱。”应爱娟讲道。
    除了病房内的健康教育,对于曾经的糖友,内分泌科也建立了电话随访等制度。特别是在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每到这一天,内分泌科都会组织糖友召开糖友会。会上,除了为糖友义诊、免费血糖检测,开展糖尿病知识大讲堂,还通过慢走等形式对糖友进行实际宣教。
    2015年11月14日,绕盂溪慢走一圈;2014年11月14日,走绿道……一次次活动带给了病友很多信心。“走之前、之后,护士都会给我们测量血糖,通过对比发现运动后血糖降低了,这样的宣教方式很受用。而且,我们也不觉得孤单,和这么多糖友一起,感觉心情也舒畅了很多。”今年70岁、患有5年糖尿病的黄阿婆如此说道。
    此外,内分泌科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社区,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以及血糖检测。
 
未来:做精做细科室
    在医院门诊部,平均每天来内分泌内科看病治疗的患者高达120例左右。
    作为科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徐志勇对于这样的情形颇感担忧。他同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坐诊医生每天的上班时间为7个小时,算下来,轮到每位患者的看病时间不到5分钟。而这样,对于患者病情的了解不够深入,同时,精细化医疗和个体化治疗也得不到实施。”
    所以,对于科室下一步的发展以及长远的规划,陈志勇的想法就是做细、做精科室。
    建立糖尿病病源库并创建一个糖尿病APP,患者能在平台上在线咨询、预约,医护人员能够利用平台进行宣教,随时随地指导患者治疗。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开设饮食门诊,利用市场上成熟的软件,改软件能够记录患者的工作、爱好、习惯等相关情况,并能针对人体差异制定食谱。
    开展激素替代治疗。在女性绝经后,身体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容易失眠、性格变得焦躁,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补充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也就应运而生。“虽然该项治疗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目前需求还是很大,这也是科室今后的工作之一。”徐志勇解释说。 张梦瑶
徐志勇副主任医师在查房
世界糖尿病日环溪走活动
护士长朱小燕在护理病人
给糖友们讲课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