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暖心的生命守护—走进NICU
下了一星期的雨,今天终于迎来了太阳,驱散了正月里因雨带来的寒气。仙居县人民医院新生儿室呈现一副勃勃生机、温暖如春的画面。宝宝到点的奶哭声,医护人员轻轻的抚慰声,夹杂着各种机器的滴答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奏响乐。
在正月期间,这里的13位早产儿宝宝深深牵动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心,特别是其中一对双胞胎姐妹花,体重仅有1.2kg,随着一天的静脉营养补充开启,这对姐妹花因为过于幼小,经口喂养困难,外周静脉又差,护士小姐姐特地为她们进行了PICC置管术。
自2018年7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PICC置管术后成功开展后,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科已经不再陌生,随着儿科大力推广这项新技术,曾先后为多位早产儿宝宝成功置管,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保障了这些小生命的营养补充,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不同于成人的置管,新生儿四肢难以固定,血管太细,需要两个人密切合作,一个进针,一个送管,穿刺过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默切的配合。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应对,这次1.2kg的双胞胎有一个自身条件欠佳,四肢循环不好,血管弹性差,送管送不进去,但看着那团小小的生命顽强的生存,等着营养灌溉,我们不想就这么放弃,两个人趴在辐射床找静脉近一个小时,终于穿刺成功,那一刻心里说不出来的成功和喜悦!”儿科护士长张丽英的脸上露着欣慰的笑容。
新生儿室大量收治早产儿对医护人员也是一个挑战,早产儿意味着更为精细的护理,但自从有了这项技术做坚实后盾,治疗和护理显得更加从容。在护士阿姨的“火眼金睛”下,再隐蔽的静脉也无所遁形,给PICC患儿做置管护理,手法也娴熟无比。
历经半年时间的推广与发展,我院新生儿PICC置管术已经逐步成熟,更好地规范了早产儿静脉输液治疗,方便了广大病友就近治疗,免除路途奔波的劳苦。今后,新生儿护理团队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展现仙医的专科护理水平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这朵灌溉生命之花持续绽放。
知识链接:
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PICC置管术有利于保护患儿外周静脉,减轻宝宝被反复扎针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保障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体内,减少静脉炎和渗漏。值得一提的是,区别于成人经B超下行PICC置管,新生儿的血管又细又薄,B超难以窥见静脉走向,需要操作者高超的盲穿技术将它完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