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招拆招,仙医骨科让你放“髋”心
俗话说:“老怕摔”
年龄大了
骨头不再硬朗了
公园、菜场、家里......
一不小心就骨折了
有一种骨折,危险系数极大
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那就是髋部骨折
老年人因骨折长期卧床后
由于肺部感染、血栓、褥疮
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
会因为髋关节骨折永远离开
髋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一旦摔跤,就容易出现髋部骨折。近日,在仙居县人民医院,两位髋部骨折的老人中,其中一名94岁高龄的老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下,重新站了起来。
63岁的应阿婆因为晚上出门散步遇车祸,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
94岁的爷爷,在家行走时不慎摔伤,检查结果也是右股骨颈骨折。
两人相继被送入仙居县人民医院
住进了骨二科
针对两位老人的病情,特别是94岁的高龄爷爷,按以往治疗方案要进行卧床牵引,两个月的卧床将会给老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压疮、肺炎、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等,任何一个并发症都可导致病情的加剧,甚至生命的终结。
01见招拆招,放“髋”心
骨二科医疗团队认真分析了两位老人的病情,并请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为了让老人在有生之年还能有质量的生活,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给两位老人进行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术前详细周密的安排,手术过程顺利。
在医护团队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术后第2天,爷爷奶奶就已经可以下地活动行走。
“没想到这么短时时间又可以下床行走了,还免去了卧床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病人和家属的脸上也一扫前几天的阴霾,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患者从入院到做完手术康复出院,基本只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许多患者笑称:“我们是躺着进来,走着出去。”
骨二科主任朱杰鹏
“老年人髋部骨折,最怕卧床不起,要尽快坐起来、走起来。现代医学已经摒弃了传统医学‘躺床上静养’的观念,提倡积极手术治疗,保守只是在有手术禁忌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目前,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术治疗已经成为首选,以便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为此,骨二科团队对此类患者“见招拆招”,会根据患者全身综合情况,针对高龄老人制定个体化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快速康复治疗方案,力争让患者早期康复,早日下地。
02 髋骨骨折
髋部是大腿和臀部连接的部位,可以说是人体上半身的“承重墙”。髋部常发生骨折的组织包括股骨颈和股骨粗隆等,一旦这里骨折,就无法站立和行走,甚至连坐起来、翻身都很困难。又因其损伤后会带来很多致命的并发症,故常被称作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之所以要积极手术治疗,一方面是老年人此部位骨折愈合率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另一方面是,保守治疗需长久卧床,引起众多并发症: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等,危及生命。
髋部骨折高发原因
骨密度降低
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现象随之发生,骨质强度逐渐变低。
老年人下肢力量下降
有些老年人较胖,腹部赘肉较多,身体重心偏前,易于跌倒。年轻人屁股着地摔倒,站起来拍拍灰就没事了,但老年人协调性差,反应慢,跌倒瞬间很难避免臀部等脆弱部位着地,故很有可能因此骨折。
如何避免老人骨折?
首先是抗骨质疏松治疗。日常要注意监测骨密度,坚持均衡营养,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这样可以帮助预防骨质疏松。
其次,注意穿衣搭配。防止衣裤肥厚走路不便,引起摔跤;另外下雨天、下雪天要穿防滑鞋以免地滑摔倒。有些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需要拐杖或有人陪伴,或者在髋部放置棉垫已防摔伤。
第三,注意防滑。很多老年人的骨折是在浴室发生的。刚洗完澡的浴室地面湿滑容易摔跤,因此最好在浴室的地板铺好防滑垫、墙上装上防滑护手,同时给老人准备防滑拖鞋。
最后,有些情况下建议老年人不要急于外出活动。比如人刚睡醒的时候大脑往往还不清醒,这时候就要等一等再下床,以免站不稳摔倒。还有些药物会影响人的平衡,老人要在这些药效过后再出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