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不如秋天的第一次养生

时间:2020-09-24 浏览:
分享到:

1601000268(1).png

1.gif


近日来,不少小伙伴会发现

鼻咽干燥、干咳少痰、

皮肤干燥......

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自己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秋燥”


秋 燥 就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以肺系症状(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又分为“温燥”“凉燥”

二者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燥邪”。


3.jpg

温 燥

见于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除上述干燥症状外还可有头痛身热、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痰黄、舌红苔燥、脉数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


凉 燥

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除干燥症状外还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


4.jpg


秋分之后天气干燥,

雨量减少,水逐渐干涸,

就极易导致“秋燥”。

如何通过养生来调解“秋燥”呢?


要说入秋后哪个部位最脆弱,那一定是肺部了。肺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其它脏腑有覆盖保护作用,但秋燥伤肺,不过此时也是养肺的黄金时机。


5.jpg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说相对于其他脏器而言,肺更容易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秋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而呼吸道由于受其影响也出现水分的缺失,造成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对外来粉尘等异物的清除功能也相应减退,并进一步导致粘膜损伤,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外界细菌病毒乘虚而入,从而出现“秋燥”的呼吸道症状。对于原来就有肺部疾患,老幼弱病、生活不规律者更易被秋燥侵犯。


中医提倡“治未病”,对付“秋燥”应当“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的反应尽早做好预防工作。


壹 预防秋燥有妙招


6.jpg


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天饮食调养应以轻宣滋润、生津止渴为重。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于油腻、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预防秋燥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则应减少户外活动。


8.jpg


7.jpg


据测算,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也不下300毫升,为了及时补足这些损失,秋天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老年人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前各饮水200毫升。若活动量大,出汗多,应增加饮水量。民间有“朝朝盐水,晚晚蜜糖水”的说法,即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适当喝一些蜜糖水,对改善秋燥确有一定帮助。


UEditor_snapScreen_tmp.jpg


秋燥除了多饮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外,温燥可多吃银耳、百合、葡萄、梨、荸荠、萝卜;凉燥吃黑木耳、金橘、胡萝卜、苹果、莲藕、石榴、红枣等。此外,羹、粥品也是秋令润燥的常用方法。

有些人喜欢吃瓜果,尽管秋季凉爽,但也习惯在饭后吃点瓜果,以为是助于消化,这一观点是错误的。立秋后,瓜果类食物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俗话说“秋瓜坏肚”,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腹泻等病症。


贰 预防秋燥食疗方

1、川贝雪梨猪肺汤

取猪肺一个,雪梨四个、川贝母12个。猪肺切厚片, 泡水中用手挤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过冷水,滴干水后备用;雪梨洗净去核,川贝母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待火煮沸后,微火煲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2、川贝炖秋梨

取秋梨1只,挖去核后,填入川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吃梨喝汤。适合温燥者服用。

3、银耳甘菊羹

银耳泡发后干的杭白菊,煮至沸腾后按个人口味加入冰糖改小火煨2小时以上。适合温燥者服用。

4、百合莲子红枣粥

取百合2 5克,莲子2 5克,大米150克,红枣15颗,冰糖适量。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红枣,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适合凉燥者服用。

5、木耳山药粥

黑木耳、山药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山药洗净切块,木耳泡发至软;木耳先煮至软烂,加山药、粳米煮粥,冰糖调味食用。适合凉燥者服用。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不如秋天的第一次养生

入秋后大家一定要

保护好脆弱的肺部喔!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