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没多远下肢疼痛要休息!小心腰椎间盘突出
现代生活中,不论老少,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无不饱受腰疼的困扰。
腰间盘突出症则是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之一。
一旦患上,躺着、坐着、站着,怎么着都难受。这不,93岁的蒋爷爷就有这样的烦恼。
蒋爷爷的烦恼
93岁高龄的蒋爷爷,反复腰腿疼痛已有20余年,可近半年来加重影响到了腿部,频繁发作的左大腿疼痛让蒋爷爷吃不好,睡不香,甚至行走困难。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方法,针灸、推拿、自行按摩、理疗,但都见效不显。
为此,他来到了仙居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医生查体时发现蒋爷爷左小腿外侧至足背感觉减退,L4/5、L5/S1椎间隙左侧压痛,结合相关检查资料,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骨二科团队决定对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
此次手术由骨二科主任朱杰鹏主任与应良医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凭借娴熟的手术操作和丰富的手术经验,他们精确定位靶点病灶,利用微创的椎间孔镜技术摘除脱出的髓核组织。
术后当天蒋爷爷即感觉疼痛较前缓解,麻木感较前好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
为表达感激,蒋爷爷还特地到医院为朱杰鹏主任及应良医师送上了一面锦旗。
微创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是一种特殊的内窥镜,直径仅为0.7cm,粗细与铅笔相当,在局麻下从病人侧方或侧后方进入椎间孔,在安全三角区内实施微创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与其他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经济负担更小。
术后直径仅为0.7cm大小的伤口
而且随着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越来越多,其适应症也在逐步扩展,如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腰椎突出导致的粘连、腰椎肿瘤、椎间隙感染等都可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
骨二科于2013年开展此项手术,已经完成手术400余例,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腰间盘突出症
脊柱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支柱”,而腰椎是脊柱不可缺少的环节。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腰椎的椎体之间,厚度为8mm~10mm,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
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在某种因素下,髓核被挤压出来,压迫刺激周围神经根血管,出现麻木、剧痛等状况。
腰间盘突出的病因: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
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
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诱发因素
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辅助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
2、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3、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4、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椎间盘突出。
温馨提醒
腰椎间盘突出比较典型的症状是腰腿疼痛,随着病情的加重,疼痛感减轻,开始出现腿麻现象,很多患者会误以为病情有所减轻,放松了警惕。实际上,压迫神经可能依然存在,不久后会出现复发,患者不能因此忽视了后续治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