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头”不一定卖萌,宝宝长期歪头,颈部有小包块,家长要当心!
宝宝总是爱歪着头?睡觉一直往一个方向睡?特别得难纠正?摸摸宝宝颈部竟然发现有包块。
当心!他可能患有这种疾病——先天性肌性斜颈!
李女士有个小宝宝,某天她给宝宝洗澡时,突然发现颈部有个包块,联想起平时宝宝好像总是爱歪着头,睡觉总偏一侧,担心不已的她急忙来到仙居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经过我院超声科检查发现宝宝颈部有一个13*7mm的包块,超声结果提示:先天性肌性斜颈,由于较早发现,宝宝已经通过手法治疗,消除了包块,现已恢复健康。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患儿一侧胸锁乳头肌纤维化痉挛,导致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并且伴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甚至可能导致患儿颜面部、胸廓及脊柱出现畸形。
注意:头向哪边斜,就是哪边斜颈。
宝宝出现斜颈的信号
1、头歪向一边,而下巴朝向对侧肩膀。
2、颈部活动度受限,宝宝仰头,左右侧头或转头困难。
3、受影响侧的颈部肌肉可以摸到一个软的肿块。
4、一侧脸部变小,头部变平,因为宝宝老是往这侧睡。
如何检查
先天性肌性斜颈通过医生触诊来诊断的,这种方法往往对于包块不明显的患儿容易漏诊,导致患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先天性肌性斜颈首选超声诊断
超声可在动态的情况下观察两侧胸锁乳突肌形态、结构、内部回声有无异常及其内部有无肿块,同时测量肿块大小或内部回声异常范围,使先天性肌性斜颈无处遁形。
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
如何治疗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早期发现时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手法恢复正常,但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法治疗。
对于小婴儿,通过姿势和体位、控制环境因素(转头)就能促进其颈部主动运动。
对于大宝宝,即大于6个月的宝宝,主动运动更加重要,主要是通过俯卧位、扶正训练,引导转头等方法促进主动运动。
姿势和体位
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干预,让宝宝趴着,头竖起来,强化颈部肌肉,并间断式的进行患侧方向的旋头,这样能拉伸患侧的胸锁乳突肌。
当横抱患儿时,通过手或臂弯将患儿的头侧屈向健侧。竖抱时,则应用手扶住患儿的后头使其转向患侧,或帮其头扶正看前方避免歪向患侧。母亲在喂奶时则应尽量让患儿的脸转向患侧吃奶
控制环境因素
躺着的时候,在宝宝的患侧放上玩具吸引宝宝,这样宝宝为了看到东西,就会把下巴转向患侧,达到拉伸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颈部被动伸展
颈部被动伸展是根据宝宝斜颈的表现,向反方向伸展。上面有提到斜颈的常见表现是头斜向患侧,下巴转向健侧,那么伸展时就给他反过来,让头倾斜向健侧,下巴转向患侧。这样能达到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效果。
促进主动运动
扶正训练:宝宝坐着,家长从后面轻轻扶住,看到宝宝哪侧斜颈,就向哪侧倾斜宝宝,这时,宝宝为了保证头的正中位,会把头主动向健侧倾斜,达到拉伸患侧胸锁乳突肌的目的。
引导转头:宝宝坐着,在宝宝斜颈侧逗宝宝玩,让宝宝向患侧转下巴,达到拉伸胸锁乳突肌的目的。
时间长度以宝宝舒适为主
为了能增加治疗时间
家长可以在宝宝前方或者患侧逗弄
如何预防
先天性肌性斜颈部病因尚不清,目前考虑胎位异常、羊水过少、脐带绕颈是引起本病的因素之一,如果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孕期采取左右侧卧位交替、以孕妇舒适为宜,切不可强行长时间左侧卧位。
如果宝宝出现歪头,家长要记得及时至医院就诊,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等查找病因,明确诊断。小儿斜颈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