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今年我不回家了......"

时间:2021-02-10 浏览:
分享到:


父母望眼欲穿的目光,妻儿翘首企盼的想念,春节是亲人渴望团圆的幸福时光,然疫情尚未消散,“就地过年”成为了2021春节的新主题。仙医不少医务工作者响应国家倡议也加入“就地过年”队伍


“我最抱歉的是我的女儿,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春节,我却不能陪在她身边。”


童亚萍是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急诊的工作繁忙又琐碎,往往一上班,就是忙到下班,每逢过年过节,会出现爆满的节奏,童亚萍记忆最深刻的是刚来急诊那年的春节,夜班一晚上像个陀螺,没有一刻休息。

2020年5月,童亚萍收获了人生中特别的一份礼物,女儿出生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又在离家遥远的仙居工作,女儿四个多月的时候,被迫断了奶,此后一直放在湖南夫家,由婆婆带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唯一的期盼就想着过年回去看看孩子。

平常父母与孩子的亲吻拥抱,对于她来说却是奢望,看着视频里女儿的小脸,“妈妈,妈妈”叫唤着,童亚萍的眼里止不住地酸涩,“女儿太小了,错过了她太多的成长时刻,她都不认识我了。”工作的需要,疫情的影响,本想今年回家过年的她,思虑再三,最后选择留在了仙居坚守岗位。家人支持她,丈夫对她说:“你安心上班,不用担心家里,女儿有我呢,自己一个人在外,一定要平安。”心中虽有些遗憾,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保障了更多人的安全,她就觉得在医院值守很有意义。“除夕通过网络跟家人团聚,等天气变暖,疫情好转,我再回去看女儿,亲亲她,抱抱她。”



“身为医务工作者,坚守工作一线已成了常态,‘就地过年’留在岗位上,有情况就立即上,心安!”


没有人不想着回家过年,感染科的董其风也惦念着家人。过年是团圆的日子,董其风已经好几年没回去和父母一起过个春节,2020年,护士长特地提前给她排好探亲假,让她有充足的时间与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董其风毅然放弃回老家,主动留下与同事们一起值守,坚守在感染科一线。每天都加班加点,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连续几小时不上厕所,这些成了她那些抗击疫情里的常态。

2021年的春节,疫情防控任务也在逐步加重,她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倡议,选择继续留下来了。“疫情还没结束,我又是感染科的一员,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守好岗位,工作需要我,我提前给家人说了不回去了。”她的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从出生到现在,爷爷还没亲手抱过小孙子,而我们连老人家这点愿望也没法实现。”


2020年的春节,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志愿者,坚守在发热门诊,15个小时的通宵班在匆忙中度过。他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为患者进行透析,保护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丁艳和邹国治,是医院典型的夫妻搭档,分别在肾脏内分泌科和血透中心上班,他们都来自湖北,由于工作繁忙,一年到头难得回一次老家,利用春节假期探望父母成为最深的期盼,特别是2019年小儿子的出生,让远在湖北的爷爷激动不已,就盼着过年见见孙子。奈何2020年一场疫情的到来,阻隔了回家的道路,爷爷只能通过视频看看小孙子。

2021的春节如期而至,随着过年的脚步将近,爷爷的电话也变得频繁起来,然疫情还没结束,防控工作还在进行,工作岗位还要坚守,回家路上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夫妻俩最终决定留下来过年,一家人回家探亲的计划再次搁浅。“就是对不起孩子爷爷,从出生到现在,爷爷还没亲手抱过这个小孙子呢。”


“那你一个人在这边过年吗?”

“对啊,一个人,不过没关系啊,我还有小伙伴呢。”


眼前笑得眉眼弯弯的小姑娘叫杜鹃,是超声科的一名医生。2021年春节,对于她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今年是她第一次在仙居过年。地域差异、春节习俗差异,并没有影响到这个小姑娘。

杜鹃的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距离仙居3113.3公里,来回路途遥远,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全国各地都在倡议就地过年,这位小姑娘虽然十分思念家人,但还是决定原地过年,留在仙居。

离家这么远,这一次准备不回家过年,家里人也很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在她眼里,春节就像周末一样,作为仙居县人民医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要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守护患者的健康,就觉得过年也很有意义了。春节期间,她将与父母视频连线,隔空吃顿团圆饭,再给父母发个红包。把思念积攒,等下一年春天的时候再回去吧。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结束,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平平安安地和家人好好团圆!


“我就是个干活的人,活干得有效果,我就感到很欣慰。”


外科门诊,在接诊完最后一个病人的时候,张绍东才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此时早就过了下班点,仅上午他就接诊一百零七名患者。

张绍东是一名普外科、肝胆外科的医生,选择了“医生”这一岗位,就无怨无悔坚守自己的岗位,这一干就是二十个年头,做不完的手术,看不完的病历,外科加班加点总是常事,夜里碰到急诊手术,一忙就到了后半夜。就在前几天,他还与团队一起,费尽全力,成功抢救了一名23岁因车祸外伤的小伙子。他笑称自己:“我就是干活的人,一个普通的平凡人,活干得有效果,我就感到很欣慰。”

2021年春节,他响应号召,选择留在岗位上,“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已经提前给父母寄了过年礼物,这么多年,父母也习惯了,到时候打个电话,发个视频。”


“虽然今年春节不能回老家,但等疫情好转了,我们再回老家看亲人!”


芦飞正拿着清单在对药,作为一名药剂师,穿梭在药柜之间,核对清点、分发整理,跟药品打交道是她的日常。

芦飞的父母都在老家,她和老公带着孩子在仙居,对于春节回家的事情,夫妻俩很早就开始计划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这是全家人团圆的时刻。“进入秋冬,我们一直在关注着疫情最新情况。”为守住全国人民一年共同抗疫的成果,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回不回家这个问题也摆在了夫妻俩的面前。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终夫妻俩商议继续留仙过年。

“心情是蛮失落的,特别是我老公,他特别急切地想回家,而且今年黑龙江那边疫情,想寄些年货回家也很难。”过年必须回家的理由有千万条,但不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条,“今年过节不回家,疫情当前,就地过年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等疫情过去了,我再回家,好好陪陪父母。”


“疫情严峻,不冒风险,留在这里一样过年,这里花开,这里平安,这里的人们实在友善……”


随着年关将近,就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门诊一如既往地繁忙着。在门诊一楼的核酸采样登记处,我们看到了白春梅,她正耐心地帮助前来的患者进行登记、讲解。

白春梅来自甘肃古浪,性格温和,2004年来到仙居,在仙居县人民医院工作了17年,大家都亲切地喊她:白老师。因为路途遥远、工作忙碌,17年里她只回过4次家,仙居也成为了她第二个家。提及回家过年,她忍不住感慨:“我也想回家啊,想和亲人们见见面。”白春梅的兄弟姐妹都在老家,平常难得聚在一起,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思乡的情绪越来越浓,然今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心中虽有些遗憾,但她果断决定继续留在医院过年。这一份不能回家的毅然决然背后,是广大医护工作者对人民的守护。


“太心痛了!”


眼前的这位康复医学科护士长,轻声地说了这四个字后,一向开朗外向的她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在都斌主任的叙述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彭星霞护士长和都斌主任来自外省,一个来自四川简阳,一个来自江西九江,是工作上默契配合的好搭档。2020年春节,忙完医院春晚,提交了假期申请的彭星霞护士长正收拾行李准备回家过年,却因为一场疫情的来袭,打破了计划;2021年春节,因疫情尚未过去,国家倡导“就地过年”,回老家过年又变成了一种‘奢望’。“这两年,错过了母亲的60大寿,父亲的70大寿,两个双胞胎儿子出生后也没见过外公外婆,太心痛了!”

康复医学科的病人多是卧床不能自理,需要进行康复锻炼,过年期间也依旧忙碌。为做好治疗工作,给科室人员多排几天假期,彭星霞护士长还主动请缨参与大年三十的卡点值守,为守护百姓健康和平安奉献一份力,就连都斌主任都忍不住夸赞。


在仙医的这个大家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医务人员,此心安处是吾家,以爱为家、留驻仙城,这个春节,致敬每一个“就地过年”的你。


急救中心童亚萍.png


感染科董其风.png


丁艳夫妇.png

超声科杜鹃.png


普外科张绍东.png


门诊部白春梅.png


康复病区彭星霞护士长和都斌主任.pn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