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北斗星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俗称“秋老虎”。
立秋三防
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药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防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此时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发期,同时气候燥热,部分人群太过贪凉易导致腹泻、头痛等。因此,初秋之际,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
饮食推荐
银杞菊花粥
【原料】
银耳、枸杞、菊花各10克,糯米60克。
【做法】
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调入适量蜂蜜服食。
【功效】
养肝、补血、明目、润肤。
川贝雪梨猪肺汤
【原料】
川贝10克,雪梨3个,猪肺100克。
【做法】
将猪肺洗净、切块;雪梨洗净,去核,每个连皮切4块;川贝打碎。将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用于燥热伤肺,肺津不足,症见咳嗽痰稠、咯痰不爽、咽干口渴。
穴位养生
■祛燥——按“迎香” 润肺防燥
专家支招: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 强身败火
专家支招:“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
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