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8-23 浏览:
分享到:

康德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作为情感动物,更是如此。老,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岁月赐予生命的勋章,象征着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和优良的传统。


多大年纪算老呢?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五十而知天命”。在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的当今,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或长寿老人。当然,老不老,与年龄大小并不是呈正比的必然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心功能难免逐渐走向衰退,这是自然规律。讳疾忌医要不得,谈老色变也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直面衰老,“壮心不已”,主动寻求自主保健,才是健康、长寿的良方秘诀。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家人及照护者要了解他们,呵护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安乐而有寄托、体面而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老、病、死,总是纠缠在一起,狞笑着窥视老年人,使他们经常被消极情绪侵袭,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抑郁、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


1.孤独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不被接纳的情绪体验,是爱与归属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的情感变化,是内心希望与人接触,但又无法实现时产生。

2.老年人的抑郁心理也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是心头的烦闷长期不到抒发后憋出来的。恐老、怕病,又无人倾诉是最重要的原因。另外,与经济君迫、家庭关系不和等也有关系。对于抑郁老年人,应给予其充分的关心和照顾,鼓励老年人敞开心扉。

3.空巢综合征雏鸟飞走,老鸟独守集穴,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叫“空巢”。人类社会中存在空巢,地指家中无子女,或子女成年后相继离开父母独自成家立业,只剩下老独自生活。这些空果老人居住的家庭就成了“空巢家庭”。传统的中国文化重视天伦之认为有儿孙绕膝,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可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大家庭逐渐解体,家越来越子女越来越独,加上人口流动,年轻人追求自由等原因,空巢家庭越来越普遍。“巢中基人,形同被舍弃、被疏离,孤单、寂寞。

4.老年人的家庭社会关怀:老年人是可爱、可敏的群体,他们索求不多,奉献不少,尤其是在中国,恪尽孝心,履行赡养责任《诗经。小雅,寥莪》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人腹我。欲报之德。

5.老年人养生保健除了注重日常的饮食锻炼

6、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7.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8.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接触的地方。

9、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10.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的减退。

11、维持一个和睦的家庭: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