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难忍,肠管差点被切掉

时间:2023-03-21 浏览:
分享到:

腹内疝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是指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腔内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转离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间隙,是比较少见的外科疾病。

 

腹内疝发病率小于1%,为疝源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约占肠梗阻原因的5.8%。因为腹内疝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一般容易误诊为肠梗阻,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周前,50岁的徐女士在家突发腹部剧痛,难以忍受,至我院急诊对症处理后,腹痛仍旧无缓解。经过腹部增强CT进一步检查后,胃肠甲乳外科王海平副主任医师详细查看患者资料,结合影像学检查,依靠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肠梗阻,腹内疝可能,当晚予收住入院。

 

此时,徐女士腹痛剧烈且没有缓解的迹象,肠管胀气进行性加重,王海平副主任医师考虑患者存在发生肠管缺血坏死、肠道穿孔等风险,建议立即手术治疗。

 

经与家属沟通后,在手术室与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王海平副主任医师联合团队进行急诊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腹腔较多血性积液,大网膜与下腹壁粘连,子宫与下腹部前腹壁粘连,腹腔内可见一段小肠发黑,肠壁淤血肿胀,腔镜下操作困难,予以中转开腹。进一步探查,发现下腹部大网膜有一束带,远端回肠疝入其中并被卡压,疝入回肠长约120cm,肠壁充血、水肿,相应肠系膜淤血。

 

万幸的是因为及时手术,解除粘连束带后,肠管血运恢复,未行肠管切除。术后恢复顺利,复诊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徐女士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么徐女士又怎么得腹内疝的呢?通常来说,腹内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发性腹内疝,也就是是腹腔脏器突入先天性腹内孔隙而引致的腹内疝。另一种是继发性腹内疝,是指继腹部手术或腹部创伤和感染后形成非正常的、病理性的孔隙,在某种情况下,肠管突入其中而引致的内疝。

 

腹内疝性肠梗阻隐匿性强,一旦不及时诊断并且手术治疗,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十分凶险。

 

腹内疝的临床症状、并发症

 

腹内疝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腹部疾病症状相重叠。

 

01最常见的症状

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

 

02也可没有症状

或者急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03部分症状

部分腹内疝症状可自行缓解,表现为阵发性症状

 

腹内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绞窄性肠梗阻。腹内疝继发闭袢型肠梗阻(即肠袢两端都被堵着),甚至可能发生肠缺血、坏死,后果严重,病死率达75%。

 

2、腹膜炎。腹内疝继发肠梗阻,可致肠道细菌移位,继发感染,致腹膜炎。

 

腹痛患者,表现为出现持续性钝痛或腹痛,呈阵发性加重,同时停止排气、排便或者伴恶心、呕吐等急性肠梗阻表现,又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观察后腹痛不能缓解,腹部表现无好转、腹痛剧烈,应及时就诊。

 

腹部增强CT扫描,目前已成为腹内疝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图片3.png


 腹部增强CT结果


IMG_6148.jp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