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密度检测?您的“骨密度”达标了吗?

时间:2023-03-23 浏览:
分享到: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老年人都会碰到骨质疏松的困扰,骨折、腰背疼痛、驼背……这些情况都与骨质疏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的人群则是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据统计,60岁以上中国人的骨质疏松率男性为23%,女性则高达49%,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

 

既然骨质疏松这么常见,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骨质疏松呢?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常用的测定方法——骨密度检查。

 

什么是骨密度检测?有什么意义?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者是单位面积(面积密度)所含的骨量,是判断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俗地讲,骨密度越低,骨的强度越低。骨密度检测是现代医学的一项先进技术,它通过扫描的方式,对受检者骨矿物含量进行测定,提供有价值的可比性数据,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对骨代谢的影响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

1.50岁以上妇女、60岁以上男性和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2.经常反复腰、背、腿疼及不明原因全身骨骼肌肉痛。

3.有脆性骨折史者、所有有家庭骨折史者。

4.有下列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大量摄取咖啡和碳酸饮料者;不当节食减肥者;长期吸烟和酗酒者;日常不足和饮食VD不足;长期卧床者。

5.准备接受、正在接受骨质疏松症治疗者。

6.长时期服用以下药物者: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肝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环孢素A、含铝钪酸剂、利福平、四环素、离子交换树脂、抗癌药物。

 

骨密度检测方式有哪些?

X线骨密度检测:是检测的金标准。依据骨量的不同而对X线吸收上的差异,在X线平片上形成不同的灰度,用光电比色计同已知密度标准件的灰度进行对比,通过一定换算公式,就可得出测量部位的骨矿含量。设备简单,费用低,在短时间内可检测多位病人。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骨密度水平的测量结果(BMD)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的标准差(SD),定出以下4项指标。

1、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

2、低骨密度(骨量低):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SD(-1~-2.5SD)

3、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

4、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处或多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防骨量减少,怎么办?

1. 摄取足够量的: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单位,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多食用含钙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等。

2.补及维生素D:不能光补钙,不补磷。因钙质不易被吸收,所以应多寻求磷的帮助,理想的钙质与磷酸摄取量应是1:1。富含磷的食物有:鱼类、鸡蛋、瓜子等。维生素D帮助吸收钙质。

3.适量的负重运动

4. 家居安全,以防骨折

5. 改变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多饮用碳酸饮料及咖啡。

6. 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后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图片1.pn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