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小心中暑!已经有人“热”进ICU
夏天的风吹来盛夏
҈热҈热҈热҈热҈热҈热҈热҈
高温范围持续扩大
警惕“高温杀手”
高温酷热天气下中暑人数攀升
高温天气,警惕致命
近日,一名45岁的男性患者被紧急送进了急诊室。
该患者为某工厂保安人员,7月9日早上下班后晕倒在路上,被路人发现后及时拨打120送至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到达急诊时已处昏迷状态,体温高达42℃,血压难以维持,呼吸微弱,经医生诊断为热射病!予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并给予补液支持降温等治疗后立即转重症医学科(ICU)进一步治疗。
经过对症治疗后,该患者已脱离危险,目前仍在重症医学科(ICU)继续治疗观察中。
随着持续高温,我院陆续接诊了许多中暑患者,这已经是今年入夏后第二例重度中暑,收住ICU的的热射病患者。
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明提醒:在夏日高温时,老年体弱者、儿童、肥胖人群、大量饮酒者、过于劳累的人群以及长时间在高温下室外甚至闷热室内作业的人群等,更容易出现中暑情况,甚至出现热射病。
01、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
中暑的主要原因为产热增加和散热障碍,在炎热的天气下,这两种情况出现任意一种,都可能会导致中暑。
02、中暑的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症状:一般在高温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中暑的征兆,例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症状: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下强体力劳动时。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处理不及时可进展为热射病。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肉间歇性痉挛,尤以腓肠肌痉挛为特征,也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一般持续 3 分钟可缓解。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热射病
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超过50%。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劳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
热射病会出现高热、无汗、呼叫不应,体温高达 40~42℃ 甚至更高,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等。
03、一旦中暑,如何急救
如果测量腋窝温度高于38℃,意味着人体中心温度已超过38℃,要意识到已经中暑。
轻症中暑
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不要再活动。同时,用冰块、湿毛巾在中暑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集中处降温。如果轻症中暑患者意识清楚,要给患者饮用淡盐水,少量多饮,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以免造成胃肠道负担。一般一次饮用淡盐水200毫升,间隔10分钟再饮水。
重症中暑
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用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同时立即拨打120,转送医院就医。
04、如何预防中暑?
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及时补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随身携带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
另外,有心血管疾病基础的家人们,当出现胸闷、胸痛、大汗淋漓的时候,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请及时到医院胸痛中心就诊!
炎炎夏日
请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