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里的糯米,为何成不了餐桌上的主食
端午到先吃个粽子!
临近端午
家家户户开始准备糯米、粽叶
经典白粽
细腻香甜的豆沙粽
唇齿留香的蛋黄肉粽
小龙虾粽、榴莲粽、
辣条粽、螺蛳粉粽等等
粽子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美食,从古至今发展到现在,口味越来越多样化。
那糯米为什么不是餐桌上的主食?
是不是不太容易消化?
有的人消化很好,
而有的人却消化不良?
粽子到底能不能多吃?
快跟营养师一起探讨一下原因吧?
一般我们将米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3类。
粳米就是椭圆形大米,籼米外形则更为细长,而糯米是水稻的变种,最大的特点就是黏性强,南方称糯米,北方称江米。平日见到的以白糯米居多,有色糯米较少,我国有色糯稻以紫黑糯稻为主。
糯米、稻米营养成分对比
大米和糯米的黏糯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淀粉结构不同。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胚乳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含量≥ 98%。
非糯稻的支链淀粉含量大约只有80-85%,其他便是直链淀粉了。
支链淀粉消化吸收速度远超于直链淀粉。
同样的烹调方法,食物中支链淀粉含量越高,消化吸收速度越快,血糖上升速度也越快。
像粽子、八宝饭,汤圆等食物,消化速度以及餐后血糖升高速度都比较快。
那糯米食物为何有难以被消化的印象
没有趁热吃
刚蒸熟的粽子,其中所含支链淀粉容易与体内的消化酶作用,糯米分解的速度比较快,较为容易消化和吸收。糯米冷却后,支链淀粉会很快地相互连接成致密的结构,黏性韧性增大,会影响人体内消化酶的作用、增加消化负担,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等症状。
添加太多油
如果你觉得吃了粽子不是很好消化,那可能是因为吃的是肉粽、蛋黄粽,脂肪含量较高的原因。对于胃不好、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荤油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
哪些人群不宜食用糯米
血糖代谢异常的人
糯米中的淀粉比大米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食用过量会导致血糖的大幅上升。因此,对于各类原因导致的代谢异常的人群来说,粘性的糯米,并非是好的选择,万不可大量食用,以免导致血糖波动。
患有肠道疾病的人
糯米较粳米更容易刺激胃酸分泌,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贪吃糯米,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端午粽子好吃
但也要适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