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手抖,一饿就出现,不仅仅是低血糖
一饿就心慌、手抖
是低血糖吗?
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小潘是个上班族,有时饭点,有时下午,总会觉得心慌慌的,手也开始抖个不停,这种感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我这是怎么了?”小潘心里犯起了嘀咕,“难道是低血糖了?”
为什么饥饿时会心慌、手抖
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一般为4~5小时,进餐后约4小时机体会产生饥饿感,但此时身体通常不会有明显不适。
胃排空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仍会不断被机体消耗,若长期未进食,饥饿感持续时间较长,会出现体力下降、情绪低落等表现。
如果饥饿时间超8小时,长时间没有能量供给,中枢神经系统受饥饿刺激,可能出现精神恍惚、心慌、手抖等症状。
但对健康人群来说,饿一会儿达不到心慌、手抖的程度,如果一饿就感觉心慌、手抖,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心慌、手抖”或与这些问题有关
1、低血糖
日常生活中,饥饿导致心慌、手抖更为常见的原因是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立即启动升血糖机制,动用储存的糖来尽量升高血糖,会伴随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肢体震颤等。且血糖下降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
2、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比较肥胖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前期”症状。主要表现可能为下一餐前,即饥饿状态时出现低血糖反应,包括心慌、手抖、浑身无力等。需特别关注自身的血糖,建议进行相关系列检查。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产生和分泌过多,导致身体代谢速度加快,神经兴奋性增加。如果常在饥饿时出现心慌、手抖,尤其在双手伸平,十指分开时明显,并伴随怕热、出汗多、消瘦、突眼等症状,建议进行甲功五项、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4、肠胃疾病
胃部没有食物,胃酸又分泌过多时,可能出现心慌、手发抖的情况。如患胃溃疡等疾病,饥饿状态下症状可能加重,引发不适感。
5、心血管疾病
若存在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也可能会引起心慌、胸闷,出现手抖等现象。饥饿时血压降低,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症状。
如何缓解手抖、心慌的症状?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三餐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长期不进食的情况发生,这样可有效降低胃肠的压力,减少患胃肠病症的风险。
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用餐时,可多摄入健康的瓜果蔬菜,保持口味清淡,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增加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
两餐之间吃点零食
上午10点半左右,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变快;16点左右,体内葡萄糖含量已经降低。可以在这两个时间点加餐,选择一些低能量、而且有饱腹感的食物加餐。
改变进餐顺序
最好遵循以下进餐顺序:喝汤→吃蔬菜→食用蛋白质→吃主食。这样可以延缓消化速度,让营养素的释放缓慢而平稳,直到小肠末端都有食物被吸收。这样进食,同样的饭菜,餐后更不容易饥饿。
2、保持良好心态
尤其是本身就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经常感觉到手抖,身体疲惫乏力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慢慢恢复。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他人交谈或运动等方式来缓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
3、适当休息
当出现心慌、手抖的情况时,需要立即保持休息,尽量不要过度活动,避免出现晕厥的现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