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真的会要命吗?别把流感当“普通感冒”,警惕重症风险
近期,流感高发,医院门急诊人满为患,根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数据来看,2025年第1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
图源: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不少人认为,流感不过是“大号感冒”,无需过分担心。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感染了甲流?得了甲流怎么办?以及如何预防甲流?
流感≠普通感冒,三大特征敲响警钟
1.起病迅猛:流感常以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与普通感冒的轻微鼻塞、流涕截然不同。
2.并发症凶险:病毒可直接攻击呼吸道引发肺炎,或通过炎症反应波及心脏、神经系统,导致心肌炎、脑膜炎等危重情况。
3.传播隐匿: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天即具备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隐形传播源”。
怀疑甲流,如何确诊
1. 核酸检测,此法检出敏感性较高,检测时间稍长,需要前往医院检测,但需要注意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2. 抗原检测应用市面上的抗原试剂盒,市民按照说明书要求便可居家自行采样,30分钟左右便可自行判读检测结果。此法检测速度较快,操作简单,适合居家自测。但抗原检测敏感性较低,检测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流感。同时,应须明确甲流核酸、抗原检测均存在假阴性情况!
四类高危人群:重症死亡风险倍增
老年群体:免疫力衰退与慢性病叠加,易出现 呼吸衰竭 、多器官功能损伤。
低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全,高热惊厥、急性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
孕产妇:生理变化导致心肺负荷加重,可能引发早产、胎儿窘迫等严重后果。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基础病群体,感染后易出现病情失控性恶化。
科学防控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疫苗优先
年度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对重症防护效力达60%以上。建议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照护者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
第二道防线——日常防护
佩戴口罩阻断飞沫传播
勤洗手、勤通风减少环境病毒载量
均衡营养与规律睡眠筑牢免疫屏障
第三道防线——及时干预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预警信号时,需立即就医。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重症风险。
破除误区:这些认知可能致命
❌扛几天就能自愈”→延误治疗或致并发症不可逆
❌退烧后无需隔离”→症状消退后仍具传染性
❌儿童用药减量即可”→擅自使用成人药物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伤
流感防控无小事,科学应对是关键。认清风险、主动防护、及时就医,方能在这场与病毒的博弈中守护生命健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