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忽冷忽热,如何做一个“护心”小能手
最近几日,气温像坐过山车,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如此大的温差下,心血管疾病又双叒叕的来了,那么,如何做一个“护心”小能手,保护自己的健康呢?
心血管疾病发作有先兆
对于心血管疾病,按时间来说,每天清晨是高发期。有许多人平时把胸闷、憋气、头晕眼花不当回事,总是为自己的身体找各种神奇的理由,但是正是这种一起床、一爬楼、一着急、一生气,就出现的异常反应,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典型症状。
而对于本来就是心脏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忽冷忽热的春季更应当留意各种蛛丝马迹,防病于未然。如稍稍活动或劳动后就会感觉到心慌、胸闷、气促;短时间内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不能完全平卧,平卧后即感到胸闷气短,且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才感舒适;夜间突然憋醒或伴有喘促、呼吸急促,坐起或起床后症状很快消失;突然出现不良精神症状,例如心情烦躁,焦虑或有恐惧感,有的甚至出现精神失常,嗜唾昏迷;究其种种,都是心脏健康受损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全面保护 科学“护心”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于心血管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保持心脏健康的四大基础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
合理饮食 防止便秘,控制体重。控制体质指数BMI介于18.5~23.9 kg/m2。
适量运动 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选择相对强度运动。若在锻炼中出现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活动,及时就诊。
戒烟戒酒 尼古丁会直接损伤心脏内皮细胞,戒烟可使心脏事件发生率下降7%~47%,因此必须戒烟。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酒精也应避免摄入,因此建议戒酒。
遵医嘱用药,保持心情愉悦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原发病。定期门诊随访。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精神稳定,切勿大喜大悲。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平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时及时增减衣物。起居上应早睡早起,天气好时增加室外活动,适应天气变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