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注意虫咬

时间:2025-04-04 来源:感染科 周鹏艳 浏览:
分享到:

清明小长假即将到来,很多人都选择趁机去踏春游玩、扫墓祭祖,感受春天的气息,但是万物复苏,各种蚊虫也多了起来,大家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虫咬性皮炎及虫媒传播疾病,接下来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


虫咬性皮炎,它是指昆虫叮咬或接触昆虫毒液后引起的皮肤过敏性反应。轻者为红斑、丘疹或风团等,伴有瘙痒、烧灼及疼痛感,重者出现皮肤损伤或坏死,关节痛等,甚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导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1、被毒虫蛰伤引发的皮炎:如蜈蚣、蚁、胡蜂等,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或清水洗涤伤口和冷敷(适用于蜈蚣和蚂蚁),胡蜂蛰伤局部首选清水或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有全身症状者请立即到医院治疗。

 

2、 接触某些虫体表面引发的皮炎:如松毛虫、桑毛虫、茶毛虫等,接触后皮肤出现痛痒、丘疹等表现,可以先拨去虫毛,再用肥皂或清水清洗局部,擦干后涂上些清凉油,可暂时缓解痛痒感。

 

3、吸血性昆虫引发的皮炎:蚊、跳蚤、虱、臭虫、水蛭俗称蚂蟥、蜱虫等

(1)蚊、跳蚤、虱、臭虫等所致的皮炎一般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常无明显全身症状,数小时后一般可自行消退。

注意:我县为登革热流行区,其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花蚊子”,感染登革热后会出现高热、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皮疹及出血(流鼻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尿血等),需尽早就医。

(2)如遇水蛭咬伤,注意避免强行拉扯,将扁平物体(如银行卡、指甲)贴近皮肤,缓慢撬开吸盘,或可在水蛭身上撒盐水、醋、酒精或使用清凉油,使其自行脱落。

注意:水蛭唾液含抗凝成分,伤口可能持续渗血20-30分钟,伤口注意用干净纱布/棉球持续按压,如出血超过1小时,建议立即至医院就诊。

(3)、蜱虫咬伤,可使用医用酒精覆盖蜱虫使其自行脱落,如不知如何处置,建议直接来院就诊,切勿硬拔,避免虫体残肢遗留体内。

注意:蜱虫是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感染可引起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并可伴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腹泻、肌肉酸痛等,病情危重者则可出现皮肤瘀斑、肺出血、消化道出血 及意识障碍等,乃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故如果判断为蜱虫咬伤,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预防措施

一、居家防护: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如花盆托盘、水桶等,防止蚊虫滋生。使用电蚊拍、蚊香、驱蚊液等驱蚊产品,注意安全使用。

二、户外防护:

1.外出旅游、工作、田间劳作者应尽量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不要赤脚下地,避免皮肤暴露,防止蜱、螨虫、蚤等蚊虫的叮咬。

2.在草地上玩耍或者露营时,应避免裸露皮肤直接接触草地,避开螨虫、恙虫容易滋生的环境,避免在草丛、树林、稻田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3.离开草丛、野外旅游或者田间劳作回家后一定要及时更换衣物,及时洗澡。重点检查、擦洗,腋窝、会阴、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尤其是容易被恙虫叮咬的部位。

4.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驱蚊剂,并按照说明使用,户外活动时,随身携带青草膏、薄荷膏缓解叮咬。随身携带一小包盐或肥皂,配合防护措施,降低蚂蟥叮咬风险。 慎用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刺激性产品。请勿乱用药物,避免皮肤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5. 过敏体质者需格外注意防护,必要时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前往蚊虫传播疾病流行地区,建议提前接种疫苗或服用预防药物。

6.如果大家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可尽快至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