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14岁少年溺水后心跳骤停……

时间:2025-05-14 来源:重症医学科 急诊科 浏览:
分享到:

同一天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

各自接收到了一面锦旗

前不久

14岁少年因为溺水命悬一线

经过紧急救治最终脱险

IMG_259 

IMG_260 谢谢你们的全力以赴

 

惊魂4分钟:溺水少年命悬一线

 

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水对未成年人的诱惑也越来越大。

 

这天,14岁的小余趁着五一假期与同伴一起到水边游玩,却不料,意外发生了!小余不慎跌落水中,约4分钟后才被他人救起。

 

小余被救上来后,同行人员立即拨打120并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约13分钟后,小余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救护车立即将他送到了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溺水后缺氧时间越长,脏器损伤风险越高。现场CPR为他争取了黄金时间。”接诊医生表示。

 

虽然小余在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心跳,但因肺部吸入大量河水引发严重炎症反应,肺部呛水出现了肺水肿,入院时呼吸衰竭,肢端冰冷。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RDS会导致肺部渗出、氧合能力急剧下降,严重AEDS患者死亡率可高达30-60%。

 

医院立即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组织团队抢救,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吸出大量的血水及异物,并给予热水袋、暖风机保暖,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整个抢救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大家都在尽最大力量挽救患者生命。

 

但溺水不仅是“缺氧”,更是一场全身性“风暴”, 患者出现大量肺出血的机制涉及多个病理生理过程,肺与脑的双重威胁影响了全身多个脏器功能。经急诊抢救稳定后,由于小余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IMG_264 

医疗团队采取小潮气量通气、抗感染治疗、脑保护、脱水支持等综合方案,48小时后复查CT显示肺部渗出逐步改善,肺功能终于一天天好转起来,氧合指数逐渐上升,72小时后成功撤机并转入普通病房。 

 

小余生命体征稳定,各脏器功能平稳恢复,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方帅副主任医师强调:建议学校、社区多开展急救培训,有条件的人群熟悉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目前,仙居县人民医院的BLS(Basic Life Support,基础生命支持)是针对心脏骤停和窒息等紧急情况的急救技术亦对外开放,适用于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及公众。

 

此次有序、及时、有效的救治,得益于现场急救和后续医院救治团队紧密合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夏季防溺水警示这些知识能救命

 

据世卫组织统计,溺水是全球青少年十大死因之一。溺水后4-6分钟是抢救“黄金窗口期”。

 

夏天已到,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遇到溺水怎么办?

“防溺水”知识

希望大家永远用不到

但这节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补上!

 

一、预防为先

1、避免独自野泳,选择正规泳池或有人监管的水域。 

2、儿童下水需成人全程看护,远离深水区、激流。

 

二、现场急救四步法

 现场的急救非常关键,小余在心肺复苏(CPR)中恢复心跳,这正是“黄金4分钟”的体现。以下是关键步骤:

 

迅速呼救

立即拨打120,明确告知“溺水”

 

清理气道

将患者平放,头侧位清除口鼻泥沙、水草。

 

CPR是关键

无呼吸心跳:立即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深度5-6厘米),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循环至复苏成功或急救人员到达。 

 有心跳无呼吸:仅人工呼吸,每5-6秒1次;。

 

保暖侧卧

恢复呼吸心跳后,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等待进一步救援

 

三、有些误区需注意!

❌ 不要“控水”:倒挂拍背会延误CPR,增加死亡风险; 

❌ 不要放弃:低温水域溺水者可能存活更久,持续CPR至关重要。

 

部分溺水患者即便仅有“呛水”并未出现昏迷,或复苏后迅速醒转初期情况良好,溺水者仍可能因迟发性肺损伤、感染等出现二次恶化,故溺水患者应尽早去医疗机构就诊切勿拖延。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