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举办第二届仙医青年论坛----从《心术》看当今医患关系
8月20日晚上,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在院办三楼会议室举办第二届仙医青年论坛,主题是“从《心术》看当今医患关系”。党委书记柯群智、副院长王均招、医务科科长陈杰、护理部主任郑秀萍及40余名团员青年一起参加了活动。
医患关系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回顾近几年全国发生的恶性伤害医护人员的案件,比如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主任被患者连砍17刀至今无法走上让她心爱的手术台;哈医大附属医院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血案,造成了1死3伤,而被刺死的那名医生不久前刚刚收到了香港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不久前热播的大剧《心术》更是直面当前紧张而畸形的医患关系,谷超华医生被患者及媒体逼迫辞职、张小蕾被患者家属无端打伤而得不到公正的处理、霍思邈医生被医闹弄得焦头烂额....现在的医患关系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医护人员,如何看待医疗这个职业?如何更好地和患者沟通?遇到挫折、患者不理解怎么去调整自己?
论坛由团委副书记项旦主持,以完全开放、“头脑风暴”的形式举行。针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结合平时的工作感受,绝大多数与会人员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差,医疗环境恶劣。医务科陈杰科长结合近年来医疗纠纷处置的状况,告诉大家目前的医患关系因为政府的重视,如第三方调节机构和医保的力度加大正在逐渐改善,历史上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希望大家不要“谈虎色变”,正确面对。
如何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沟通。如何有效的沟通?陈杰科长和郑秀萍主任都谈到了“情商”,大家又重温了《心术》中医务科长对“孤美人”那番精彩的对话。“情商”可以慢慢培养,有时同样一句话讲出来的先后顺序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甚至小小的语气、语速改变、肢体语言、眼神都会让人感受到你是让人信任的,还是让人堤防的?工作中不仅要学习上级医生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他们如何有效的开展沟通,提高自己的“情商”。
大家还重点谈到了仁心仁术,认为先有仁心才有仁术,只有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才能了解他们的难处,更好地为他们服务,要相信大多数患者只要“用心沟通”都能理解包容,少数蛮不讲理的也没必要和他们斤斤计较,有时“吃亏也是福”啊!团委书记毛文华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也对青年朋友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工会主席、副院长王均招听了大家的观点后,充分肯定团员青年们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精神。指出医患关系虽然紧张,但我们也没必要将它“妖魔化”,只要把它看成我们工作中的正常关系,以正常心态正确对待一定会处理地更好。目前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决定了我们的医患关系也是中国特色的,民间调解效果快速便捷滋生了医闹的产生,科普知识的缺乏导致了某些媒体记者的无良报道,少数医德缺失的医生影响了大多数医生的声誉和形象,“仁心”很重要就像《心术》中讲的我们是“英雄”,是这个社会最后的“希望”,但“仁术”同样重要,医疗的最根本目的是减除患者的病痛,希望大家年青时便要养成学习的习惯,选择了做医生就注定了有比别人更多的付出和艰辛,但要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青年团员是医院未来的希望,年轻人的思想可能不成熟,但经过激烈碰撞也会擦出智慧的火花。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患者的素质问题,文化素质的提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的谈到是媒体的责任,媒体的不负责任和专业知识缺乏导致报道的片面和负面;有的谈到有个别医护人员的道德缺失,以及就医环境、法制不健全。
党委书记柯群智听了大家的发言后,从宏观和社会层面分析了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他指出社会资源的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均,而且短时间得不到改善;政府的投入不足把医院早早推向市场;社会道德滑坡、信仰危机、拜金主义突出,各行各业的社会矛盾都比较突出激化等原因都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要求大家从自身做起,练好基本功,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技术质量,同时要加强法律意识,懂得自我保护,尽自己所能让医患关系温暖和谐,让从业环境变得宽松美好。(项旦)
会场
党委书记柯群智参加了论坛活动
青年朋友们各抒己见
摄影:团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