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历史

 第一节  民国时期

  1936年10月(民国25年)国民党县政府拨1000元大洋,在县府东约100米的学前街孔庙隔壁(现文化局)建平房9间,购置了200元药械,创立了仙居县立医院。张海潮首任院长兼医师,学徒邱继明。一年后,邱继明离开医院,徐芪珍为护士,医院主要任务是医疗和种牛痘。

  1938年,张海潮离职,由王洪鑫接任院长兼医师。1939年徐芪珍离职,郑兴仪为护士。1940年王洪鑫辞职。当时的医院由县教育科管辖,设有医院管理委员会五人,每年审批医院经济开支和人员调动事宜(实际徒有虚名)。时,县立医院采用保本经营,不按月发工资。

  1941年由临海杜下桥人金治平接任院长,1942年离职。县立医

院的经济体制由保本经营改为薪金制,每月按米折价分三级:六斗、八斗、一石。

  1943年,浙江瑞安人孙去病任院长兼医师,当时另有2名医生,1名司药、1名护士,1名环境卫生护士,2名助产士(未开展助产接生工作),事务员、炊事员各1 名,共10人,为医院在民国期间最盛时期

  1944年,曾在横溪镇上街挂过县立医院横溪分院照牌,终因旧政府漠不关心人民疾苦、医护人员生活无着落,处于难以度日状态,工作人员纷纷辞职,自谋职业,横溪分院未经正式开业即自行倒闭。

  1945年,院长和2名医生辞离,自行开设诊所和另谋职业。

  1946年,浙江黄岩人喻舜允接任,为时二年。

  1948年,由宁波人陈民权任院长。

  仙居解放前夕,陈民权不辞而别,带走药械,仅留下美制纱布100磅,药棉200磅,几副听诊器,几副针筒和九间96平方米的破烂的平房。

第二节  解放以后

一、1949年——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49年7月仙居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县立医院,改名为仙居县卫生院,杨中才任代理院长。县人民政府拨了两万斤大米,对原有的破烂不堪的平房进行维修和扩建,新建了80平方米的医疗用房,设立了9张简易的病床,添置了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药品。

    1950年,开展了群众性牛痘接种预防天花工作,开办了新法接生培训班,普及新法接生。

    1952年下半年,卫生院扩展到下赵巷钱家。

    1953年,医院在省、地、县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院内设医疗、防疫、总务三个股。

    1956年,举院迁址水阁路,即现院址。防疫股从医院独立成为县卫生防疫站,卫生院更名为县人民医院。同年,添置了万能手术床、无影灯、麻醉机。1959年添置了30mAX光机。

    1964年添置心电图、超声波,医院建筑面积扩建到2777平方米,人员增加到60人。床位由解放初的9张简易床扩展到80张核定床位,医疗科室由解放初的2个,扩展到12个,外科从无到有开始稳步发展。

    该时期,医院除了完成本职诊疗任务外,还积极开展预防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巡回医疗队到上张、溪上、岭梅、溪港、大洪等山区乡进行巡回医疗;培养赤脚医生、接生员、护士等,为基层卫生单位培训医技骨干,为山区缺医少药作出了贡献。

二、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

   1966年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院长制被废除,与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合并为仙居县防治院。

   1969年,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又从医院分离。

   70年代前期,医院开始缓慢发展,医疗用房增加了2200平方米。1975年,建造了1300 平方米门诊大楼,床位增加到200张,人员增加到121人,医疗科室扩展到17个,医技科室扩展到9个,医技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1977年——1982年稳步发展时期

    1978年下半年,医院认真地贯彻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并以“医疗业务为中心”开始抓业务、抓质量,进行技术攻关。医务人员不断增加,医技水平日益提高,服务项目逐渐扩大。

    1979年,医院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贯彻党的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加强了党对医院工作的领导,落实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各项政策,充实知识分子进入领导班子,医院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980年开始实行“五定一奖”管理医院,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注重护理工作,使医院的建设与经济效益相适应。

   

1982年,添置了400mA双球管X光机、胃镜等大型仪器。医院狠抓医疗质量,不断开展新项目。相继开展了乳腺癌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纵隔肿瘤切除、肺癌根治、断肢再植、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输卵管吻合术等高难度手术。医院业务门诊量由1973年42780人次到1982年增至204601人次。住院由1977年4248人次到1982年增至6385人次,医疗科室从17个增加到20个,医技科室从9个增加到13个。

四、1983年——2000年改革奋进时期

    1983年后,凭借改革的春风,医院加强全方位管理,促进医疗技术的全面发展。1985年,五层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床位增至250张,设立妇产科、内科、外一科、外二科、儿科、传染科等七个病区。1986年,为拓宽医疗市场,加强横向联合与协作,与横溪卫生院签订医疗联合协议书。同时,出台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医院改革及创建文明医院顺利进行。同年底,被省卫生厅命名为“文明医院”。1987年,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卫生单位。

    1988年,出台了新的改革方案,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外一科分设五官、骨科、泌尿科组,外二科分设脑外、普外、胸外科组。科室实行任务目标责任制,定员定编,增人不增资,减员不减资。总工资与效益挂钩。科主任实行任期内指标责任制,实行工作业务指标、质量指标,管理指标、经济指标的全面管理。全院开展学习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开展“优质医疗、优质服务”活动,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人事工作中,实行干部聘任制,职工招聘制,对中层干部进行了首轮聘任,聘期一年。

    步入90年代,医院加快改革步伐,加大硬件投入,业务收入连年翻番,进入突飞猛进发展的黄金时期。

    1990年5月,通过省卫生厅第一批等级医院验收,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1995年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急诊综合办公楼投入使用,并建立了急诊科。1996年总投资1600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的综合住院大楼投入使用。时为全市最先进面积最大的住院系统。1996年11月8日,隆重举行庆祝“建院六十周年暨新大楼落成典礼”,省人大副主任、浙医大校长郑树教授、市人大副主任徐帮毅、副市长王中苏和县委、县府主要领导参加典礼。1997年通过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估,并被台州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

    1990年500MAX光机投入使用,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成功。1991年开展首例肝癌切除术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术。1993年起脑彩超、心功能机、全身CT、进口彩色B超、血球计数仪、人工呼吸机、麻醉机、心电监护除颤仪、r-计数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陆续投入使用。1993年完全性断指再植成功。1996年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投入使用。1998年彩色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螺旋CT、电子胃镜、肠镜相继投入使用。游离足趾再造手指术成功,标志着医院显微外科水平达到市内先进水平。1999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重症监护中心(ICU)。口腔科购置了全新的进口口腔治疗仪6台,彻底改变了口腔科原有落后面貌。购置细菌鉴定仪、全自动血凝仪、血细胞分析仪、尿化学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装备检验科购置三晶片腹腔镜,开展微创外科手术。


2010年3月,扩建工程开工典礼。

2010.3.8扩建工程开工典礼.jpg


2011年8月等级医院复评。2012年7月我院被授予浙江省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2014年11月北院区正式投入使用。


微信图片_20201018151509.jpg

2015年成为台州医院仙居分院。2016年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合作建立浙东南微创治疗中心;2017年12月,仙居县委县政府与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医共体合作签约。2018年成立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与仙居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级专科联盟;201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远程会诊中心合作签约。现共引进15家省市级专家名医工作室,另拥有8家县级名医工作室。通过上级医院的帮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9年4月,仙居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成立,成员单位有横溪、下各、南峰、福应、安岭、溪港、湫山、埠头、朱溪、双庙、大战、步路、上张、广度14个院区,有效破解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升了县域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0年胸痛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


2021年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成为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7月,荣获“最美县医院奖”;8月,杭州医学院与仙居县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协议签约暨杭州医学院附属仙居医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我院成为杭州医学院附属仙居医院。


终版清尖山下的仙医.jpg


浙江省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发挥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合力打造成具有一定区域辐射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浙东南医疗中心,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共同书写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的新篇章。

新院设计图-我们的未来确定(终).jp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