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提升工程】给力!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CRT植入术
近日,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我院首例CRT植入术。CRT技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更标志着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心血管内科在起搏电生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在重度心衰治疗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越来越多的严重心衰患者将得到先进的治疗,并从中获益。
张爷爷(化名)今年87岁,反复胸闷气短2年,平时活动时有胸闷气短,之前在市级和县级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因为造影检查冠脉不需植入支架,一直服用药物治疗。这天,张爷爷在家突发胸闷气短加重,伴有大汗,不能平卧,被家人送到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急救中心,诊断为:急性左心衰、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入住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左心扩大,左室壁弥漫性运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33%,心电图检查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 190ms),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心室收缩不同步。
患者虽然高龄,但耳聪目明,基础情况尚可,唯独心脏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平时已接受了改善心衰的药物治疗但心功能仍逐渐下降。为改善患者生活降低猝死风险,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徐强主任与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经过讨论,与家属沟通建议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4月21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车贤达主任指导下,徐强主任和朱赟主任共同协作,成功为患者心脏植入CRT起搏器。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左侧腋静脉穿刺,经导管把三根电极分别植入患者的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定位后,接着在患者的胸壁胸大肌表面筋膜处植入了椭圆形起搏器。手术顺利成功,时长约1.5小时,取得了理想效果,整个过程仅在患者的胸壁处留有一处微小创口,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复查心电图左束支传导阻滞得到纠正,QRS波宽度从190ms缩短到130ms,心脏收缩不同步得到明显改善。
心力衰竭是心内科临床最常见的危重症,这类病人病程漫长,需长期治疗,死亡率高。到了终末期心脏阶段,药物治疗已很难取得满意效果,植入性器械已日渐成为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治疗方法为CRT/CRT-D植入。
CRT-D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双心室同步起搏,恢复心脏的电机械同步收缩做功,从而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同时还具有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功能。对于存在心脏性猝死高风险的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它能在数秒内识别并发放电击进行电复律/除颤,使患者迅速转复为正常心律,有效地预防由于室速或室颤导致的心脏性猝死,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心血管内科是仙居县重点专科,仙居胸痛中心网络科室,科室有床位44张,拥有仙居县唯一的心脏导管室,目前可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房间隔缺损、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
诊疗范围:各类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扩心病、肥厚型心肌病、心瓣膜疾病、肺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心衰、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
特色技术:1、冠状动脉介入诊治;2、心律失常介入诊治;3、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