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提升】携手奋进,只为守护生命
4月23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医院与仙居县人民政府签订“山海”提升工程合作协议,成立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仙居县人民医院及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自此,仙居百姓拥有了家门口的省城医院。
4月14日,朱蔚作为第二批下沉专家进驻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急救中心。“我希望可以在下沉的这段日子里,利用好大家有限的时间,提升急诊医生规范化诊疗的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仙医急救中心实现量变的积累,从而为质的飞跃做准备。”作为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急诊医学科业务主任朱蔚表示。
滴呜滴呜……夏天的一个清晨,伴随一阵急促的鸣笛声划破小城的宁静,一辆120救护车飞速驶进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
“朱医生,这边病人情况不太好,要马上进行气管插管,需要你的帮助。”正在重症医学科查房的朱蔚医师接到了急救中心值班医生的电话立马赶到急救中心。到时发现病人意识状态不好,嘴角边带有呕吐物,为防止窒息,急诊医生已经在进行气道保护操作,但是因为病人声门解剖结构不清,给气管插管造成一定难度。抢救生命刻不容缓,作为一位拥有20年急诊工作经验,同时有着长期气道管理模拟训练教学经验的医生,朱蔚在急诊医生旁指导:“从这个方向、这里进去,对,就是这个位置。”朱蔚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着视频中声门的大概位置,只见气管导管朝着那个位置进去,瞬间听见了气流从导管中出来,气道打开了,插管顺利完成,气道通畅,经过吸痰、呼吸机辅助呼吸,这位病人终于情况好转。
而类似这样的抢救经历每天都在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急救中心上演。据统计急救中心一天接诊量最少为170多人次,最多为250多人次。一面治病救人,一面安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急诊中心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摆,紧张却有序地忙碌在医院急救的烽火前线。
在下沉期间,为了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提升,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朱蔚主任协同刘启茂主任定期开展教学查房和疑难疾病及多学科讨论,并给急救中心的14名医生都安排了一个任务:每位医生认领一个急救相关课题,围绕最近碰到的急救案例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如电复律小知识、危重症的早期识别、颅脑外伤的分类和如何控制颅压为急诊手术创造机会等,并定期将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和分享,大家一起学习成长。在学科建设方面,为规范创伤救治流程、提升创伤救治效率及质量,朱蔚参与创伤中心推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院的急诊救治能力。
“急诊科是一个面非常广的学科,无论遇到什么患者,只要是符合急诊条件的都需要我们进行诊治,这就要求急诊医生要有更广的知识面以及具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希望通过这种‘以教带学’方式让仙医急诊医生的个人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快速、有效提升,也成为其他专科危重病人救治的先锋力量。”
朱蔚还将辅助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急诊团队开展一些之前较少实施的技术,如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抢救室床旁超声快速评估、血液净化等等,同时对已经开展但还存在上升空间的技术朝着熟练、规范、高效方向发展。
在急救培训方面,为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服务,了解急救相关知识及操作,朱蔚还参与“我为‘七一’添光彩 百场千医”大型义诊活动,进行课堂授课和义诊。
规范急诊流程,从通道到绿色通道,再到零通道;培养应急意识,储备应急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开辟应急空间,锻炼应急队伍,进一步提升仙医的急救能力,达到辐射整个仙居甚至更广泛区域的效果,为仙居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疑难病例讨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