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技术:小探头下的大发现
一间屋子、一台仪器、一把探头,一坐就是一天。这是超声科医生日常的真实写照。
超声科,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先进医学仪器从复杂的人体组织中找出细微到不能再细微的病变,帮助患者及时清除这颗“定时炸弹”。作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超声科以精准的诊断帮助他们作出决策、引导治疗。
自“山海”提升工程协议签订,作为下沉专家,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王嶒医师在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01.突然恶心呕吐,竟是心脏问题
4月中旬,李阿姨刚吃完晚饭不久,突然一阵呼吸困难,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在其他医院经过相应治疗后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于是李阿姨被家人送到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就诊。超声科医师对李阿姨的身体进行进一步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后叶脱垂伴重度反流、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检查结果引起了作为下沉专家王嶒的注意。“患者的情况虽然目前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只是暂时的,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王嶒根据自己的经验立即做出判断并快速联系心血管内科专家,后续李阿姨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
“超声科医生就如同临床上的福尔摩斯,每一次探索都像是在寻找蛛丝马迹,从而判断病源在哪里,在幕后为临床医生解开一个个难解的谜题。”
02.胸闷心悸,超声助力堵“心门”
“我去年就出现过胸闷、心悸、头晕、呕吐等,现在又再次发作了,这几天身体一直不舒服。”45岁的王女士,因为胸闷心悸前来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就诊。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提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右心增大。考虑到王女士情况的复杂性,王嶒和心血管内科下沉专家徐强主任通过细致观察患者心超结构,认为患者适合采取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方案,而此项手术需要超声科协助定位。经过充分准备,心血管内科、超声科默契配合。术中,在王嶒超声定位的辅助下,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心血管内科团队实时了解王女士的心脏情况并判断手术效果,顺利将封堵伞片送至心房,修补位于左右心房间的缺损处,阻断心房水平的左向右分流,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成功为王女士实施手术。
“介入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要求的精细程度非常高,因为一旦送达的位置出了差错,会诱发患者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失去生命。因此医生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全程监视超声心动图屏幕,一点一点的将封堵伞片送达缺损部位,完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
这也是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首例介入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填补了我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空白。
没过多久,王嶒在超声检查中又碰到第二例房间隔缺损病人。经过及时的治疗,恢复良好,患者已顺利出院。
03.下沉提升有成效,共启新篇章
据统计,在下沉的这段时间里,王嶒已开展6例右心声学造影(提示卵圆孔未闭2例,永存左上腔1例),发现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伴瓣叶脱垂,1例主动脉瓣赘生物,9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左侧三房心1例,房间隔缺损4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等),3例已手术治疗,与兄弟学科心血管内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ICU、急诊科等开展多学科合作与交流,并在超声科及医院其他临床科室业务学习讲课近10次。
一些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与临床科室协作沟通后,可通过院区间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让患者能第一时间转诊至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大大方便了患者。
在多学科会诊方面,作为医技平台科室,超声科对于提高全院医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王嶒希望在下沉期间,可以不断提高仙医的超声诊断技术水平。
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医院临床特点,加快亚专科建设,以推动学科朝精细化、专病化发展。同时科室成员紧跟本亚专业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趋势,积极申请科研立项、撰写学术论文等,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医生兴趣和专长,组建亚专科发展人才梯队,学习前言文章和指南,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的新技术、新进展,并在每周的汇报会上分享最近的学习成果,大家互相交流进步,不断提高科室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的健康服务,同时也鼓励青年医生继续读研深造。
在业务技术方面,未来将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左心心肌及心腔造影等技术,并加强与临床科室的合作跟沟通,将超声图像、仪器的使用普及到临床。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及超声科未来发展情况,王嶒充满了期待。
张国兵副院长和王嶒了解帮扶情况
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王嶒
王嶒正在超声定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