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教学】以“师带徒”模式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浙江省人民医院与仙居县人民医院相隔220多公里,却因为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成为“一家人”。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专家陆续分批前来仙居开展帮扶工作,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百姓家门口。
帮扶期间,专家们与帮扶科室进行一对一“师带徒”结对,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的钱振渊副主任医师和仙居县人民医院甲乳胃肠外科王海平副主任医师便是12对“师徒”中的一对。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对师徒默契配合,成功开展过不少难度颇大的肿瘤根治手术和普外科急诊手术,曾为重度烧伤的胃癌患者找回活下去的勇气,也曾让高龄胃癌患者再次享受到食物的美味,广受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师徒联手解病痛
在形形色色的案例中,陈大爷就是受益者之一。大约半个月前,陈大爷因为大便出血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来我院就诊。“当时病人很消瘦,脸色苍白,精神状态很不好。”王海平副主任医师回忆起第一次接诊陈大爷时的情景。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陈大爷被诊断为直肠癌并伴有肠梗阻。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且伴有基础性疾病,他将老人的情况反映给钱振渊主任。
钱振渊主任得知陈大爷的病情,查看了相关检查后,与甲乳胃肠外科团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讨论后,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决定为陈大爷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调理了一段时间后,陈大爷的身体达到手术条件。手术当天,在手术室和麻醉科的协助下,这对师徒共同协作,配合默契,成功在腹腔镜的微创视野下完成了对患者肿瘤的彻底根治手术。
手术过程中,钱振渊主任不时向王海平副主任医师讲解手术操作步骤、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并分享自己的心得。类似这种手术带教,帮扶期间王海平副主任医师已经参与过很多次了。
“我们现在进行手术时,要朝着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并加快他们康复的目标努力,尽量用最小的创伤、更精细的操作完成手术。”
“钱主任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学术和理论知识很扎实,技能操作也很娴熟。这半年多来,在钱主任身上学到了许多,感觉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不仅能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信息,还能学到省城专家的先进理念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通过这种“师带徒”的形式,王海平副主任医师觉得更能缩短学习曲线,更快地成长,可以将腹腔镜下缝合、游离、切割止血等手术操作运用得更得心应手,最终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等。
当好科室“教练员”
“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显示他是中度贫血,并且他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甲乳胃肠外科的病房里,正在就相关病例开展三级查房活动。
除了一对一“师带徒”外,钱振渊主任一对多的科室帮扶也正在进行中。通过教学查房、理论知识培训、手术带教等方式,“以点带面”辐射和帮助到更多的医生,让大家学习相关疾病的最新指南,及时了解掌握前沿知识,切实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技术和手术操作水平。
“三级查房制度有利于年轻医生了解患者现阶段的治疗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通过三级查房,可以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还能帮助年轻医生树立严格落实查房制度的意识,提升医护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据了解,在下沉帮扶期间,甲乳胃肠外科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腔镜下荷包包埋法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项目;DRGs背景下推广腔镜下手工缝合法在胃肠吻合中的价值;保留大网膜的胃早癌根治术在围手术期康复及远期生活质量中的提升价值;腔镜下非离断式空肠间置代胃术在近端胃切除重建中的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努力完成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提升的转变,让‘接力棒’真正地传到当地医生手中。”对年轻医疗骨干,钱振渊主任强调“传帮带”作用,同时院内科内、线上线下教学培训相结合,提高大家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为关键。
“希望在我们离开仙居时,可以给这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从年初“山海”提升工程签约以来,下沉帮扶期间,专家们各施所长,通过“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积极发展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把优秀的医疗资源真正留在仙居。
“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下阶段,专家们还将继续借助“师带徒”模式,充分发挥专家“传帮带”的作用,不仅做到医学专家下沉基层、前沿诊疗技术服务基层,而且在人才培养上做到精准施策,在教学科研方面做到成果显现,助力健康仙居建设,为造福百姓健康贡献力量。
手术中
三级查房
钱振渊主任正在检查患者切口情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