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技术】肢体麻木瘫痪,肿瘤转移,一周后她下地行走了

时间:2021-12-27 浏览:
分享到:


人体最复杂、最神秘的部位当属大脑。作为人的神经中枢,它的结构复杂而精细,稍有损伤,轻则功能缺失,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大脑被称为“生命禁区”,而在生命禁区“动刀子”则更是高难度的精细功夫。由于神经外科手术难度高,对医疗设备和医生专业技术要求高,不少病患在确诊后赶赴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求医。而近期这种现象逐渐开始改变。

“特别感谢王主任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现在我手脚都恢复正常了,可以下地走路了。”近日,来自皤滩乡58岁的方大妈在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成功进行了脑功能区转移瘤手术。

一个月前,方大妈突然出现阵发性左侧肢体麻木等症状,每次持续几分钟。过一会可以自行缓解,然后再过几个小时又再次复发。家人见状,立即将方大妈送到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就诊。“大妈来门诊的时候,半边的身体已经麻木了,考虑到她10多年前做过乳腺癌手术,我们建议她先做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明确病因。”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下沉专家王卫余主任接诊后,立即为方大妈安排了检查。根据CT结果显示右额叶占位,方大妈被初步诊断为脑部转移瘤。这样的结果,让方大妈的家属慌了神:脑转移瘤是不是意味着癌症晚期?这一猜测,让一家人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脑转移瘤是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大脑,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只要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不但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为患者原发病灶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王卫余主任的解释,让一家人的心理压力稍微减轻。

“手术宜早不宜迟,越早越好!”入院后不久,方大妈就出现左侧上下肢瘫痪的情况,通过磁共振分析,王卫余主任发现方大妈的肿瘤生长速度很快。为了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神经外科团队对方大妈的病情进行了详细讨论,并邀请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及评估,一致认为神经外科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目前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能为后续治疗争取主动权。考虑到方大妈脑部转移瘤位于脑运动功能区,为了彻底清除病灶,同时保证她的肢体功能,王卫余主任和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决定采取显微镜下脑转移瘤切除术。手术中做好相关术前准备后,方大妈第一时间被送进手术室。在手术室及麻醉科的配合下,手术由王卫余主任联合我院神经外科娄伟宏主任、陈晋医师协作完成。术前磁共振扫描用维生素E胶囊作为Mark精准定位。在显微镜下,王卫余主任首先确认肿瘤位置,发现肿瘤表面横跨有中央静脉,并与中央静脉黏连,如术中损伤中央静脉轻则导致患者永久性瘫痪,重则危及患者生命。经过3个小时的精雕细琢,凭借娴熟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和我院神经外科团队的默契配合,将肿瘤逐步从静脉分离开来,最终完整切除肿瘤,中央静脉保留完好。术后第一天,方大妈的左侧手脚活动明显好转,可以自己抬手吃饭。一周以后,方大妈就可以自行下地行走去办理出院手续。

“没想到在县人民医院就能做这么高难度的手术,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大医院就诊,省时、省力还省钱……”在接下来的帮扶时间里,王卫余主任将竭尽所能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让类似方大妈这样的较高难度系数的手术,逐渐在科室中实现常态化开展。

01学科建设方面

通过手术示范、带教等方式,提升年轻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达到可以独立开展幕上肿瘤手术(如胶质瘤、脑膜瘤)、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通过教学查房、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夯实医生诊疗基础的同时,加深他们对疑难病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02人才培养方面

鼓励科室年轻医生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亚专科方向并深入学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通过把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留在当地,不断提升仙医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王卫余主任充满了期待。

1.jpg

方大妈的磁共振影像结果

3.jpg

2.jpg

 手术中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