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作+“医共体”管理创新,全市首家乡镇卫生院血透中心开诊!

时间:2022-05-25 浏览:
分享到:

“全市乡镇卫生院建血透中心的,我们是第一家!”


519日,仙居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横溪院区血透中心投入使用,这是我院血透中心的分中心,是全市首家乡镇卫生院血透中心。

 

近年来,搭乘“山海”提升工程和医共体这两股东风,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积极探索医共体模式下的学科垂直化管理,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构建总量扩容、群众便捷就医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横溪院区血液透析中心一期开放10张透析床位依托仙居县人民医院肾脏内科省市医学重点学科优势,采取医共体重点学科垂直化管理新模式,横溪院区配备2位专科医生、3位专科护士 ,由总院血透中心主任,护士长兼任横溪院区血透中心主任,护士长管理职责,确保透析管理质量与患者透析安全。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血液透析滤过机和先进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环境明亮、宽敞、舒适。

 

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院区准备分别再投入十台血透机,达到三十台的规模,更大程度满足仙居西部血透病人的需要。

 

心酸的血透之路

 

今年64岁的徐川玉是横溪镇上陈村人,1989年建房时不幸摔伤后高位截瘫,要靠轮椅出行,去年底又罹患尿毒症,每个星期需要到县城做三次血液透析,妻子俞秋兰不得不租车,抱着丈夫上车下车的劳累不说,每趟来回车费就得200元。碰到血透室床位紧张的时候,还得在县城住一晚,相当不便。“他几次想放弃治疗,说这样赶来赶去太受罪了!”俞秋兰介绍情况时,强抑满眶泪水。

 

陪着丈夫来做血透的陈连香是埠头镇西亚村人,丈夫因尿毒症几近失明,之前需每周三次去仙居县人民医院做血透。每次去,她与丈夫都得一大早起来,赶早班客车进城,再换乘公交车,万般不便。

 

一位安岭患者,做血透五六年了,因家里距县城七八十公里,只能在县城租房。为了解决生计,寒冷的冬天,该患者依然还在街头卖着烤番薯。由于得不到细心的照料,手臂血管通路维护不到位,结果多次导致血管通路堵塞,反复治疗……

 

横溪院区血透中心的投入使用,在家门口就可以做血透,不仅节省了开支,还避免了来回奔波。它填补了横溪镇血液透析医疗领域的技术空白,解决了本地尿毒症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对我个人自身来说,横溪的血透中心开设之后,对我帮助非常大。”

 

如今,徐老伯坐着电动轮椅就来透析了,他的心态好了很多,也重新有了活下去的信心;陈连香只要骑电动车载上丈夫,不出20分钟就能到了;来自安岭乡的尹先生在横溪院区接受血透治疗后,笑容满面地连连夸赞。

 

他们,终于可以停止每周奔波。

 

医共体学科垂直化管理

 

仙居县人民医院的肾脏病学科是省第五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市重点支持学科、市重点共建学科。

 

借助总院肾脏病学科的优势,采用医共体学科垂直化管理模式,横溪院区血透中心医生、护士和总院统一排班、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与管理安全,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便利化的透析治疗服务,解决我县西部尿毒症患者“透析难”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两个血透中心“一体化”运作,科室规划、人员排班、人才培养、质量考核等全部融合在一起。“医护人员交叉上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在仙居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内,总院和横溪院区的两个血透中心实现了学科垂直化管理。


在总院的全力支持下,横溪院区还通过开设三级(省、县、院)专家门诊、制定夜查房制度、实施医疗护理质量同质化管理模式等方式,不断提升该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随着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到基层,横溪院区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地患者选择留在当地就诊。


11957cb2258cd276c23b48aec1af514.jpg


6de5b3b5fb67e3a633b49ff283f71fd.jpg


4751c023946c3b7f9196e45c8ad203c.jp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