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协作】术中“北斗”,精准点位——仙医开展荧光腹腔镜技术

时间:2023-05-26 浏览:
分享到: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张军港联合普外兼肝胆外科团队,利用荧光腹腔镜微创技术,完成了一例复杂的胆总管结石手术。这一新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精准治疗迈上了新台阶,为区域内肝胆胰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三年前,吴阿婆因胆囊结石,胆总管巨大结石行手术治疗,当时采用传统开腹法。术后疼痛及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由于怕麻烦子女,老人一直没有复查,小痛总是熬。

 

半月前,肚子疼得实在忍不住,被家人送到了医院。通过腹部CT和MRCP等相关检查,发现她的胆总管里很多结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老人高龄,经历了三年的病痛,还合并房颤、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多次胆道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而常规的微创腹腔镜手术已经不适合吴阿婆。

 

“考虑到患者的具体病情,我们决定利用荧光腹腔镜微创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显影,精确定位胆道系统的优势,提高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张军港主任说道。

 

综合评估吴阿婆的病情后,医疗团队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手术方案。在手术室及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张军港主任带领仙医普外兼肝胆外科团队为吴阿婆实施了“荧光镜腹腔镜下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探查取石+肠黏连松解+T管引流+腹腔冲洗引流术”。


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腹部也只有几个小孔,吴阿婆满面笑容,回想起三年前住院忐忑、心有余悸,简直不敢相信。目前该患者已痊愈出院。

 

荧光腹腔镜微创技术是采用特殊药品ICG(吲哚箐绿),术前通过静脉注入机体后,高效选择的被肝组织摄取,排泄到胆管过程中,可以被荧光摄像头捕获,从而清晰的显示胆道系统。肝癌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导致摄取ICG能力不同,造成局部组织内ICG滞留,也能被捕获。

 

张军港主任介绍:“相较于常规的微创腹腔镜手术,荧光腹腔镜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它可帮助识别胆囊三角的解剖,准确识别肝总管,避免胆管损伤,可协助准确显示肝癌,相当于医生有了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手术更精准、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患者恢复自然就更快了。”


得益于山海工程,近两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倾力帮扶下,仙医普外兼肝胆外科技术不断提升,使广大仙居百姓足不出县就可享受省级医院同等医疗服务。随着荧光腹腔镜微创技术在我院开展、应用,将为更多的肝癌及复杂胆道患者带来福音,为仙乡百姓保驾护航。


640.jpg

手术由张军港、张绍东共同完成


微信图片_20230531085606.png

荧光显像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