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提升工程概况

时间:2021-04-21 浏览:
分享到:

2021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和仙居县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在省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仙居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和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以下简称浙东南院区)紧紧围绕“3342X”工作要求及考核标准,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防买呢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一、2021年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进展情况


(一)县级医院发展规划制定情况

浙东南院区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围绕《关于卫生健康领域推进高质量建设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卫发〔2021〕27号)要求,结合县域“十四五”规划,以等级医院创建为契机,借助山海合作,全力打造“管理仙医、学科仙医、智慧仙医、人文仙医”四张金名片,全方位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制订医共体“十四五”规划并在职代会通过。在总院的倾力帮扶下,医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正在为实现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朝着“成为百姓信赖、员工幸福、政府满意、具有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浙东南医疗中心”的愿景而不断努力。


(二)城市医院专家下沉情况

总院高度重视和仙居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选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重症医学科杨向红主任担任医院院长,质量管理部主任张国兵担任党委委员、副院长。洪朝阳书记、葛明华院长先后4次来仙居调研,并作管理培训、等级创建指导等,对医院顶层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总院张大宏、童向明、孟旭莉、何强、牟一平等院领导也多次到仙居开展讲课、义诊、手术演示等帮扶指导工作。

医院第一时间成立山海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局领导担任顾问,院领导班子分别任组长、副组长,制定责任清单,明确职责与分工。制定《山海提升工程例会制度》《下沉专家考核制度》等5个专项管理制度,确保下沉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成立外联办,负责山海提升工程的各项对接工作。

2021年山海合作开展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派专家每月在岗人数12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4人,每周工作至少4天。至12月31日,累计下沉工作1920天(人均每月20天)。同时,医院党委任命心内科徐强、泌尿外科毛祖杰、普外科钱振渊、妇科刘金炜担任科室执行主任,朱蔚、刘欣等6名下沉专家为科室业务主任,让下沉专家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进行帮扶,同时将省人医的先进管理理念植入到浙东南院区。

专家下沉以来,各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全年共进行业务讲座238次;带教查房597次;指导手术1121次;组织义诊78次,并有17名专家与各学科进行师徒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


(三)县级医院“3342”能力提升情况

(1)夯实基础,多维共进,加快加速“3”大急救中心建设

胸痛中心:2020年9月,获得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2021年在心内科下沉专家的帮扶下,进一步做好胸痛中心的质控工作。全年共开展介入手术612例次,抢救131名中高危胸痛患者,成功率达到97.7%,早期再灌注比较2020年有提升,DtoW时间较2020年缩短,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达到考核要求。

卒中中心:10月份通过省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卒中防治中心认证。全年共接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772人次,其中61例进行了静脉溶栓,较2020年静脉溶栓比明显上升,CT检查时间、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较2020年有明显改善,均达到考核要求。

创伤中心:成立创伤中心创建工作组,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举措。总院下沉专家急诊科朱蔚主任主动延长帮扶时间(半年改为一年),组织开展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培训)、急诊青年创伤论坛等各类大型培训4次,并将医共体成员单位统一纳入培训,实现同质化提升。有专人专岗负责在两个相应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和审核工作,为申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奠定基础。2021年创伤中心相关数据均已达到考核要求。


(2)省县连线,同质提升,做强做优“3”大共享中心

为加快仙居县三大共享中心建设,浙东南院区和总院病理、影像、检验、心电等科室紧密对接,加强技术合作。7月份签署远程协作协议,通过线上山海模式,以远程培训、远程疑难病例会诊等提升检查诊断水平,共享总院资源。

影像中心:早在2016年就率先在省内实现云胶片改革,较早成立县影像中心对全县医共体检查结果进行二次判读。2021年,借助山海工程,影像中心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相关考核指标均达到要求。同时,实现了从检查共享到管理共享的进一步提升,每周下派1名人员到医共体院区进行诊断及读片等培训指导,接受各院区的人员来院进修。

病理中心:2021年度新增特殊染色及诊断(PAS)等6项病理诊断项目,病理制片优良率达到97.05%,病理中心为县域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病理诊断服务平均时长3.28天,达到考核标准。而且,得益于山海提升工程,病理中心与总院实现了线上业务和管理共享,参加线上科务会、讲课培训等,7月份以来,已有50例病理送总院诊断,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级专家的检查服务。

检验中心:在总院帮扶下,成立县域临检中心,实现医共体内检验互通,结果互认。2021年新增3项检验项目,24小时为急诊提供检验服务,各项服务时限均达到考核要求。


3.技术为先,多措并举,做大做精“4”个重点帮扶学科

全年共开展57项新技术新项目,7项超过20例次,其中四个重点帮扶学科占5项:B超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开展71例次,射频消融开展38例次,右心声学造影35例次,单孔腹腔镜技术在附件手术中的应用开展32例次,双镜联合下复杂胆总管微创治疗术开展33例次,输液港植入术开展21项,超声内镜24例次。重点帮扶学科CMI值、重点托管专科的RW≥2的病例占比、重点托管专科三四级手术占比均较2020年有提升,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均小于1。


4.文化引领,管理创新,抓实抓细促“2”项能力提升

构建了医院文化2.0体系,在总院洪朝阳书记、葛明华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凝练了医院的愿景和使命,集全体员工智慧,创新性地提出了“山水信念”“照镜子文化”以及乐观、坚韧、团队、担当的“仙人掌精神”(仙医人需要掌握的精神)。2021年该体系纳入了医院的文化谱系,实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文化认同及思想统一,得到了员工、社会、同行、政府的广泛好评,并获得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医院擂台赛(县级)主题十强。

总结创新了“安全、质量、服务、效率、成长”十字管理体系,实现了全院临床医技、行政后勤同质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新模式。围绕该十字体系,医院从组织、执行、数据、指标、绩效、考核、规范、标准、体系、闭环等十个方面加强了管理内涵建设。①构建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完善医院管理委员会和专管员体系,充分发挥专家治院作用,倡导领导到基层、职能到一线、医技到临床的“三到”机制。②完善以规治院管理制度:通过落实核心制度闭环,建设诊疗指南、诊疗规范体系,不断强化风险管控以及应急体系建设,通过全院性的制度讨论、培训、考核,共完成院级制度、流程等991条。③优化医院数据管理体系:以指标和数据为抓手,实行各科室同质化、可视化战略墙管理,促进各科室良性发展。④规范医疗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全院性的医疗技术库,实现了全院“五一”授权管理模式。⑤优化行政管理机制:通过建立钉钉智能化办公系统,建立钉医流程150余条,实现智能化、无纸化办公;同时实行职能日常工作清单化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断优化工作效能。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成立.pn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