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院长访谈 | 杨向红:以“仙医”精神打造37度医院

时间:2022-04-08 浏览:
分享到:

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仙居县人民医院坐落于县城的城北东路,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765张,有职工1200多人。

 

据了解,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东南院区)正在全力创建三乙,藉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下沉专家、仙居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向红


打造37度医院,彰显两心文化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针对医院管理方面的不足,推出哪些改革措施,37度医院包含了哪些内容?


【杨向红】刚来仙居县人民医院时,我们进行了调研,发现医院人才断层、管理欠规范、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医院理念、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进行同质化管理。首先在全院征集了愿景、使命,创新性提出乐观、坚韧、团队、担当的仙人掌精神。2021年的全院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管理仙医、学科仙医、智慧仙医、人文仙医”4张品牌金名片的总目标,达成理念上的同质化。


我们打造37度医院,彰显温度,彰显“两心文化”。一方面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改善服务理念、优化就医环境,用爱心和同理心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变冷漠为暖心服务,践行让患者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理念。不断简化服务流程,探索创新,对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全程陪诊”,推出“健康储蓄卡”让志愿服务更惠民,提出“坐享满意非易事”五个足够(够多,够好、够易、够近、够暖)服务,构建轮椅管理新模式。另一方面以员工为核心,关心员工成长,成立仙人掌学院,丰富员工生活,推出了1936餐吧、书吧、驿站等系列主题场所,搭建“员工好声音”平台,开展院长午餐会来畅听员工心声,为的是让院职工有家的感觉,增强职工的获得感。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12位下沉专家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各学科建设?


杨向红】主要采用师带徒方式,实现医、教、研全方位帮扶。刚开始,专家们手把手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开始放手让本院医生独立操作,授人以鱼兼授人以渔,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成立了仙人掌研究生院。今年有44位医护人员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这44位学员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位下沉专家各带3~5位学员,人对人、点对点地进行帮助、指导。在全院内开展仙人掌继教学院,对所有的医护人员采用分层级培训和科研培训。每个月都有主题,比如二月份的主题是“行而不辍、研梦起航”科研学术月,把继续教育工作与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教学方面做到教学相长,比如让学员讲一堂课,他学到的知识要比听一堂课多的多。给学员机会参加各种病例比赛,或在自己的科室里开展小讲课等,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医院建立了前列腺诊治中心,在县域内积极开展前列腺癌的筛查工作,对PSA阳性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检查出的前列腺癌患者,下沉专家指导本院医生进行前列腺癌的根治手术。泌尿外科去年的业务量有了明显提升。作为绩效改革的试点,泌尿外科的绩效收入比以前增长了很多。普外科以提高腔镜技术为抓手,重点帮扶了胃肠和肝胆两个学科;妇科针对一些常见病加强微创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021年,医院共开展57项新技术,其中有六项已经常规化开展。心内科的射频消融、右心声学造影、房缺封堵等技术填补了仙居县空白。


肾内科作为台州市重点共建学科完成了中期评估;肾内科、重症医学科被评为仙居县医学重点学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七个科室被评为仙居县医学重点扶持学科,有三个被评为仙居县重点专科联盟。


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医院的优质医疗,省时省力省钱。


信息化让医疗质量如虎添翼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医院的卒中、创伤、胸痛三大中心的建设情况如何?


【杨向红】“山海”提升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三大中心的建设,这关系到民生,因为急危重症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会因时间延误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仙居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就完成了胸痛中心国家基层版的认证,我们来了后在原有基础上做质量的持续改进。


胸痛中心在2021年开展介入手术600多例,抢救中高位胸痛患者130多名,成功率达到97.7%。


2021年10月,卒中中心通过“浙江省卒中防治中心”认证。卒中中心2021年共接诊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772人次,其中有60多例进行了静脉溶栓,CT检查时间、开始静脉溶栓时间明显减短。


创伤中心起步相对较晚,但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成立创伤中心创建工作组,开展中国创伤救治、急诊青年论坛等四次大型的培训,在相应的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和审核,有望在2022年能申创成功。


创伤是中青年的主要死因之一,创伤的救治主要体现在前面的黄金一小时。创伤中心通过进行MDT的救治,明显提升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您认为信息化建设给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益处?


【杨向红】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最多跑一次和数字化医疗改革升级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平台,2021年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四级评审;开发BI决策系统,实现全院数据可视化监测。通过集成平台的互联互通,把PACS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心电、院感等有机连接起来,有效解决了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的制约,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信息化建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借力信息化迭代升级让医疗质量提升和监管如虎添翼。


我们构建手术字典库,为临床提供多维手术管理信息,实施精准化手术权限信息管控到每位手术医生。我们对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陆续实现了VTE、病例、输血、营养等医疗流程可视化闭环管理;自主研发医疗质量监管平台。目前已有26项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实现院科在线监控管理,搭建钉钉“掌上医务”,目前有26项医疗质量核心指标实现院科在线监控管理;通过钉钉,实现手机移动查房,大大提高诊疗效率。


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积极推进病理、影像、心电、消毒供应和临检五大共享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检验检查的互认;通过搭建合理用药智慧审方平台,大力保障用药合理安全。


2021年建立“云上中医”,通过搭建区域处方流转数据中心和区块链重要服务智治平台,实现中医看病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受到中国中医药报、浙江卫视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并作为2022年台州卫健系统唯一项数字化改革案例上报省里,拟在全省推广复制。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您作为重症医学方面的专家,怎样带教本地医生?


杨向红】带教本地医生也是我的一个重要任务。重症医学是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在病情危重的第一时间作出决断,所以第一是重症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强调重症医生必定是在病人的床边成长起来的。只有在床边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时评估治疗的效果,才能有效的治疗,所以好的医生一定是在病人床边成长起来的。


第三是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并不一定要在实验室做,也可从临床病例中去挖掘。比如在ICU遇到一例小学生,因为和同学打闹,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送到医院经过抢救,孩子的心跳呼吸都恢复了。当时我想到,这个小孩子在没有受到严重外伤的情况下,怎么会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通过追问病史发现这个孩子的妈妈,在两年前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也同样出现突然心跳呼吸骤停,没有抢救过来。那会不会有什么遗传性疾病可能呢?遂让管床医生积极查找文献,并让病人家属去做相关基因检测来揭开这个谜底,最后我们这位医生还写了一篇案例报道,即将发表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怎样引进、吸引、培养、留住人才,如何依托人才和技术的下沉增强“造血”功能?


【杨向红】我们遵循“引得进、培得出、留得住、用得好”的原则,推出“青尖计划”,培养“双百人才”。“青尖”指的是医院对面的青尖山,在这里引申为青年拔尖的意思。双百就是五年内引进、培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达到100人;培养各类骨干100人。


我们通过政策倾斜,加大激励机制,在逐步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带动本地人才的发展。依托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季度考核等途径,持续建强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队伍。依托山海协作,完善师带徒研究生导师制度,从“输血”到“造血”,着力培养年轻的医护人员,实现人才的突破。


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时,做到量体裁衣。根据个人的特点、工作的时机和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建立培养措施,提高任用岗位匹配度。真正把我们选出来的优秀人才用好,实现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


加强和省人民医院间的上下联动,发挥下沉专家优势,以重点学科为龙头,遵循集中优势、培植重点、有所突破的原则,朝着强势更强、特色更优的目标,用名医带动名科加强医院的学科发展。


纵横两化工作模式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作为医共体的龙头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医共体的建设?


【杨向红】医共体建设紧紧围绕一盘棋、一本账、一家人的要求,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创新性推出纵横两化工作模式,即行政管理扁平化、学科管理垂直化。


成立八大管理中心,每季度对14家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医疗质量等检查和培训,通过闭环管理和重点追踪各种质量指标来加强医共体内同质化管理。同时学科管理垂直化,去年在医共体内打造了县域消化内镜诊疗中心,让县人民医院消化科医生下沉到各个医共体单位去提升成员单位规范化的内镜治疗,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


14家医共体成员单位有四家是中心卫生院,其中的三家有住院病房。我们把省城专家分别下沉到四家中心院区,帮助他们查房,开展手术。同时选派县人民医院临床职能管理干部,到四家中心院区挂职。这样一来,促进了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年轻干部的素养。


通过分析县域疾病谱,打造横溪骨科、南峰康复科、下各普外科、福应慢病服务等亮点特色学科。帮助横溪医院新建了省内首家基层医疗单位的重症医学科,帮扶开展血透中心。南峰院区获得市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一院一品”共建项目优秀单位。


借助“山海提升”工程,积极打造疑难病例首诊在乡、确诊在县、治疗在省的省县乡一条龙双向转诊新模式。有一个经典病例,就是省城专家徐强在横溪医院坐诊时,用他丰富的经验发现一个病人疑似主动脉夹层,马上转到我们县人民医院进行增强CT确诊。确诊后我们第一时间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总院联系,连夜转到总院的心胸外科,当天晚上做了急诊手术。这个病人后来恢复很好,徐强主任后续还去病患家里做了随访。


深化两院一中心一团队模式,围绕三统一、三联动、三考核的公卫服务机制,加快医共体医防融合向纵深推进。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打造筛查诊疗、县乡联动,增加慢病管理内涵。今年,县人民医院设置了MMC代谢中心,同时在四家中心卫生院设立MMC分中心,真正把慢病管理做好。


用资源下沉、制度创新、分级管理为动力,推进省级优质医疗的有效下沉。推动强中心、扶基层的个性化布局,加快推进医共体集团化运作、一体化运行、同质化管理。通过对岗位设置、财务运营、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进行片区化管理。真正实现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句话的亲身感受?


【杨向红】仙居地处偏远山区,山路崎岖,百姓看病不方便。为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想了各种方法。
首先今年县人民医院的目标是办名院、建名科、增名医。主要通过加强院间上下联动,发挥下沉专家优势,以重点学科为龙头,朝着强势更强、特色更优的目标,用名医带动名科,加快推进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专科的建设,推动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逐步实现从县级强到县域强。


我们要求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主动亮名片,展示自己的技术、宣传典型的案例。每个学科建立医患沟通群,方便群众找到医院、找到医生。落实好出院患者的随访,将服务延伸到老百姓家里。开设仙医健康直播间,传播健康知识,增强百姓的健康意识,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病有良医、家有名院的美好就医体验。

其次同质化提升医共体的诊疗水平:在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细化分级诊疗目录,逐步将县域内的常见病、慢性病引到基层就诊的同时,让县人民医院医生到医共体卫生院进行全专科门诊,加入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做好回访。


利用健康直通车将省级优质资源辐射到乡、村,扩大山海工程影响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互联网+医疗,实现家庭医生的电子签约随访,慢病管理医疗服务的智慧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再有要积极提升服务内涵:今年我们将以37度优质服务年为载体,打造好好说话、好好思考、知行合一的医学人文服务体系。从环境卫生、行为规范、服务流程着手,构建医患健康共同体,鼓励患者参与医院的医疗活动。针对医院的服务短板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上个月开展了世界咖啡屋策略营,征集好好说话经典案例,接下来还有医患沟通情景剧等,营造优质服务氛围,切实改善百姓的就医体验。


作为人大代表,今年我在县人大工作会议上提了一个议案:为县域偏远地区的百姓到县城看病,开通到医院的直通车,真正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微信图片_20220412110310.png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