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魂
序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诗词中描写的沙和风相联,给人感觉是凄凉萧条。
但来到以细沙和海滩闻名的舟山朱家尖,则完全颠覆了人们传统对沙的认识。只见连绵的海滩,在千万年潮汐不断的冲刷下,沿岸堆积了厚厚细沙。人们行走在软软的细沙上,感受到的是对大自然造物的惊叹,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美的享受。站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见海天一体,分不清哪是海哪是天。看着大海,听着涛声,踩着细沙,我们的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
在朱家尖最著名海湾-南沙,从1999年起,除了传统的海边沙滩美景外,因每年举办“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吸引 了更多的游客驻足,给沙以更震憾的生命。
今年是第十五届国际沙雕节,和“中国梦”相呼应,今年沙雕节主题是“蓝色海洋梦”。据组织者介绍,9月11日~25日来自近十个国家的沙雕高手进场,进行沙雕作品的创作。计划在9月底举行沙雕节开幕式,届时将有超过1万平方米的沙雕展区和游客见面。展区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届沙雕精品展,其他四个部分以海洋为主线,从海面到大洋最深处,用沙雕演绎梦幻无穷的海洋世界以及人类对海洋的梦想。
9月下旬的周末,我和同行的十位仙居作协文友在定海文联白马主席陪同下来到了南沙。恰逢沙雕创作接近了尾声,得以充分领略了沙雕从选题、打基、创作、定型的全过程。
沙雕选题
主题是 沙雕作品的灵魂。任何一类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主题,沙雕作品也一样要有鲜明主题。和严肃的雕塑艺术不同,沙雕艺术具有更大的边缘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宽容性和多元性,巨大的体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使沙雕艺术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和跨度,它能连接东方和西方,古代与现代、历史和现实,创造一个个沙的童话。
本届舟山南沙国际沙雕节的主题是“蓝色海洋梦”,主办方在南沙海滩上方,确定了一万多平方的沙雕展区,精心设计了参观的线路:一进入展区就可见到正面的主题展区,只见以海神波塞冬和女儿为主题,上立一主要观赏区高台,二侧配以传统龙王和虾兵蟹将浮雕让人充分感受海洋带给人的振憾。观景台上有中国、加拿大、荷兰、美国等8个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让人感受到了国际多元文化。
舟山国际沙雕节主观景台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沙雕高手在讨论确定沙雕主题
沙雕技法
沙雕从一种游戏发展成为一门大型的艺术不过二三十年时间,作为雕塑门类的一个新品种,它大部分的造型方法、刻划技法都借鉴了石雕、木雕甚至泥塑中的技法,但沙雕毕竟只以沙和水作为材料,众多的沙雕家和爱好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特殊技法,来充分展现了沙雕的美感和丰富性。
首先是堆沙:堆沙是制作沙雕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型体在1.8米以上用模板堆沙,型体较小(一般在1.8米以下)用手工堆沙。堆沙时应遵循金字塔式结构原则,为了保证金字塔结构的坚固性,每个单体必须要借助模板堆沙,不同型号模板组合成的多边型层层相叠,形成阶梯状,即有利于把沙夯实,又便于雕沙自上而下的进行。
其次是切大块面:根据沙雕内容,用大铲刀把形体大的块面切割出来,应自上而下,留较多余地,以便逐步深入并保证沙堆的牢固。
切大块面完成后,就是要根据沙雕设计方案,自上而下局部完成:沙雕与其他材料的雕刻不同,为了防止沙雕的不断风化,必须放弃其他雕刻门类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制作定律,而把整体放在心上,局部一次完成,直至底部。
每天完工后的喷胶:每件作品完成后的喷胶是沙雕保存的关键。分几天完成的大型沙雕单体一般在一天工作结束前喷胶(其余时间尽量用喷水来防止风化),一天之内完成的小型沙雕,则在完成后全面喷胶,必须均匀、全面,不能放过每一个小细节。
修补定型:沙雕完成若干日后,一般便会出现局部损坏现象,这时候要经常检查、进行及时修补。先把破损部分仔细清理掉,然后用喷水器把待补面及周围全部喷湿,使周围表面带胶的沙层软化并小心削平,为使修补牢固可把破损部的沙稍微挖深。再用湿沙层层衔接,直至达到所需高度,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必须要一边喷水,一边衔接,且用手牢牢护住,并要掌握好手的力度。按照原来的风格造型,再次雕刻,完成后喷胶。
堆沙
切大块面
局部完成
喷胶固定
沙雕作品展示
沙雕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有一个灵魂。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想象和艺术美的享受。本次在南沙参观时,已经有部分沙雕作品已经完工, 现把作品加以展示,和各位分享:
海神波塞冬
深海鱼头像
海底世界
摩托艇冲浪
海洋章鱼
爱
回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